每當出現台灣高層官員將︰「進口美國萊豬與台灣加入CPTPP畫上等號」時,國人必須回顧美國高層官員關於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重要談話。2012年6月間,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於台北市美國商會演講中說︰「臺灣如果台灣禁止進口美國牛肉,就很難與美國重啟美台自由貿易協定談判(FTA),更別說台灣未來要加入TPP」。
當兩位台灣高層官員證實駐日代表返台述職,論及「日本東北食品進口議題」時,國人同樣必須回顧日本高層官員關於台灣加入CPTPP的重要談話。2018年12月7日,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對台灣「反核食進口」公投案過關做出表示︰「如果因為公投而影響台灣無法加入CPTPP,將會令人非常遺憾,日本不排除透過WTO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
台灣站在邁入2021年卻仍未加入CPTPP的當下,回顧美國「條件說」及日本「門檻說」,是件格外諷刺與難堪的事。台灣政府如今為配合美國萊豬進口換取加入CPTPP的政策指導,竟以「CPTPP 現有11 個成員國都允許萊劑豬肉進口」做為引證,便自己推斷出若不同意開放進口萊豬,就不可能被既有成員國接受的「代價說」,代價說最大的破綻在於隨興對CPTPP組織及11個既有成員國與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進行無直接關係的正連結,而合理化政府為加入CPTPP出現砸鍋賣鐵,不計代價與毀譽的決策與行為。
理智縱觀全局,台灣決策層的決策邏輯與通關順序,以處置對策的可行性角度言,似乎應該優先判斷日本核食於我國國內是否可能推翻公投結果而獲解禁?再決定是否要為美國萊豬衝鋒陷陣、犧牲奉獻!否則,面對未來日本政府可能的卡關,台灣極有可能再度跳進開放美國牛肉後空期待的輪迴!
美國與日本都是台灣的重要貿易夥伴,台灣在既有貿易協定架構下,2019年台灣對日貿易逆差207.5億美元,我國是日本第三大貿易國;台灣對美貿易順差114.53億美元,我國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國,年增率17.16%顯著成長,未來可期。即使對美貿易順差3,000多億台幣不足以弭補對日貿易逆差6,000億台幣,台灣仍然堅持與之常相左右,相向而行。
以國家人口數與花費總金額平均言,2019年台灣同時也是日本觀光旅遊第一大國及美國軍火外銷第一大國,台灣又恰是「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關鍵樞紐,筆者由以上論證得出評估與決策上三點理性推斷與建議,僅供參考︰1.美國與日本政府均是注重成本效益的大國,不至於改變既有貿易結構與關係,犧牲該兩國在國人心中形象,僅得到萊豬與核食等蠅頭小利。2.美國與日本在納入如產業分工與軍事戰略等其他決策因子,幾經全般權衡後,將重視未來利益與展現傳統友誼。3.台灣政府的決策邏輯、評估順序與結果或許有再重新沙盤推演與再決策之必要。
*作者為臺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