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過數十年,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算不利健康,真有那麼嚴重嗎?」然而並非醫界危言聳聽,以菸品為例,臨床實驗證明,對直接抽菸乃至於被迫抽二手菸的人來說,所謂的安全劑量都是不存在的;換言之,哪怕只是好奇心趨使下的一口菸,也有可能為自己及身旁無辜者的健康,帶來傷害。
薛光傑:只要願意到戒菸門診,成功機率越來越高
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表示,根據最新調查,國內整體吸菸率17%,雖較前一年略略上升,惟若將時間稍微拉長來看,仍較5年前的19.1%減少了2.1個百分點,顯示戒菸雖屬不易,但只要下定決心,加上現有戒菸藥物的輔助,其臨床經驗顯示:只要願意到戒菸門診尋求協助,即使第一次失敗,若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接下來第2、3…次的成功機率,多會一次比一次高。
針對國健署首度進行國內吸菸率及吸菸量的縣市排名,薛光傑說,正因「菸品的危害不存在安全劑量」,在政府經費有限的前提之下,他認為,優先針對吸菸率偏高的縣市,進行各項菸害防制及戒菸獎勵政策,已刻不容緩。以目前全國22縣市中吸菸率最高的台東縣(22.2%)為例,研究顯示:「只要一人抽菸,平均周遭會有5到6人受到二手菸害計算」,若說台東縣現已處於「人人難逃菸害」的境遇,恐怕也不為過。
黃敏偉:許多人只須微量酒精,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至於國人飲酒暴飲率部分,專長酒癮戒治的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副院長黃敏偉強調,衛福部的暴飲率及酒醉定義是當事人自覺過去一個月飲酒過量及喝醉者。惟日前國內一項大規模調查證實,國內約占半數擁有漢民族血統者,只要喝一口酒即滿臉通紅,其實是體內先天缺乏一種酒精代謝酶,即對這群人來說,只須微量酒精,就有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甚至致癌。
黃敏偉說,同樣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公認的入門成癮物,偏偏包括台灣在內,多數國家卻只有《菸害防制法》,卻沒有酒害防制相關法令;更甚者,在國內,菸品早已不能公開在媒體上做形象廣告,反觀各種以年輕人為訴求的各種雞尾酒、調酒、啤酒廣告,卻是令人目不暇給。而這也不難想像,為何國內過去一個月醉酒率最高的年齡層,會是18到29歲年輕族群的原因了。
韓良俊:台東、花蓮、嘉義縣,檳榔嚼食率仍是全國平均的一倍
台大名譽教授、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主席韓良俊表示,國內18歲以上男性整體檳榔嚼食率雖較2007年調查攔腰減少了一半,但台東縣、花蓮縣、嘉義縣等縣市,有的源於原住民文化傳統,有的則受到位在檳榔產地的影響,至今檳榔嚼食率仍是全國平均的一倍有餘,相當令人憂心。
韓良俊說,根據臨床研究證實,即使不抽菸、不喝酒,只嚼檳榔者,就比不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高出28倍;其次,不嚼檳榔、不喝酒,只抽菸者,也比不抽菸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高出18倍;不嚼檳榔、不抽菸,只喝酒者,則比不喝酒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高出10倍。至於嚼檳榔又喝酒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則是不嚼檳榔及不喝酒者的54倍;嚼檳榔又抽菸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不嚼檳榔、不抽菸者89倍;「香檳酒」三樣都來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更是忌口者的123倍。
韓良俊強調,上述所指只是口腔癌,事實上,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除了口腔癌,還包括涵蓋舌根、扁桃腺、口咽後壁、軟腭的口咽癌,以及下咽癌、食道癌。另最新研究指出,懷孕女性嚼食檳榔可能導致生殖危害,即直接影響胎兒基因健康;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最顯著特徵為腰圍大於90公分)若有嚼檳榔習慣,亦可能將代謝症候群的不良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就連肝癌的發生,也可能與嚼食檳榔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