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綠能,一般人無望參與?經濟部能源局日前公布明年度再生能源躉購價格,其中小屋頂太陽光電、也就是1至20kw的容量級距,費率竟大砍11.77%,讓每度電收購價僅5.3848。環團即指出,一般民眾最能參與綠能的方式,就是在家中屋頂裝太陽能板,能源局大砍費率,恐嚴重影響民眾參與意願。
2009年政府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仿效德國推出再生能源躉購制度(Feed-In-Tariff,FIT),以優於民眾實際支付的電價的價格,收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所發出的電力,保證收購期達20年,收購價則由政府每年公告。而政府躉購電價與一般電價間的差額,則會由再生能源基金或預算經費支付。
再生能源躉購每度5.2827元 跌幅達13.45%
能源局日前公告明年、也就是2018年度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並預計在11月上旬召開聽證會。明年的躉購費率中,除了生質能和地熱,其他所有的再生能源收購價格都下修,但其中跌價幅度最大的,竟是裝置容量20kw以內的屋頂型太陽光電,價格從每度6.1033元跌至5.2827元,跌幅達13.45%,更創下5年來最大跌幅。
一般適用裝置容量20kw內的屋頂型太陽光電,多是50坪以內的住宅屋頂。如今政府調低費率,業者評估,一般中南部地區的小屋頂開發可行性將大幅降低,只剩下有高加成的北部或離島地區、以及享有高日照時數的苗栗新竹,才有繼續裝設的空間。
再生能源市場 恐提早進入「大者恆大」
小屋頂躉購費率降低,背後不僅意味著再生能源市場恐將提早進入「大者恆大」的狀態,環團更擔憂此舉恐讓支持綠能的民眾卻步、進而導致能源轉型離一般人越來越遠。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表示,能源轉型需要擴大社會基礎,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一份子,而小規模的綠能設施雖然發電量不大,但是一般人參與的最直接方式。他認為,政府若只設目標、以規模大小做為政策基礎,如此綠能發展「會讓人民覺得距離遙遠」、更恐失去民間信任。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也以德國經驗為例,指德國的再生能源佔比不斷擴大,靠的不是大型的開發商,而是「螞蟻雄兵」、也就是一般市井小民自設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政府在政策上也勇於讓利給民眾,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保障利潤,鼓勵民眾參與。高茹萍表示,台灣推動再生能源最缺乏社會共識,若政府還是只考量成本、無法引入更多民眾參與,則再生能源「可能還沒長大、就被打壓至死!」
能源局主秘蘇金勝則表示,小容量太陽光電躉購費率大降,只是如實反映最新成本,11月也還會召開聽證會聽取各界意見。至於外界批評費率大砍不利民眾參與,蘇金勝則表示,太陽光電設置本來就開放全民參與,能源局也正在討論是否要專案推動公民電廠發展,預計1個月內要討論相關法規及費率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