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習近平執政以來,從來不曾展現所謂「紅衛兵式暴走」的執政風格。相反地,習近平上任後,承接毛鄧,提出前後兩個三十年都不否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又為國家和政黨治理注入了法治和現代化的內容,和毛鄧相比,應該說,習近平是個更具有建制派色彩的現代領導人。
習近平沒有所謂「紅衛兵世代教條主義」的施政,反而不斷向類似新加坡李光耀家族的「開明專制」路線靠攏,甚至與李氏提出的「亞洲價值說」思想非常接近。明顯表現在,習近平要中國在鄧小平第一次改革開放三十年後,進行「2.0版的改革開放」。一個描述非常不準確,但卻能讓台灣人理解的說法,就是他的施政參雜鄧小平、李光耀甚至蔣經國晚年的一些做法,且為了適應網路科技時代,創新許多概念,而不是照搬全抄。
四、習近平還會再幹十年嗎?
對於習近平在十九大後的任期,台灣社會有很多的「想像」,例如是否「還會再幹十年?」甚至更「八卦」的網路世代流行跟風《經濟學人》,將習近平稱為「習皇帝」,似乎暗示他將會藉著十九大「稱帝」,統治「千秋萬世」,這也是一個令人莞爾的誤解。
實際上,如果習「再幹十年」,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有這樣的政治實力。當然了,他如果「不再幹十年」,影響力也依舊存在。習近平未來「是不是在那個位置上、千秋萬世發揮影響力」就不重要,對習近平政治影響力的認識,或許可以參考曾經退居二線的毛澤東,和一直在幕後工作而從未擔任黨內最高職務的鄧小平,以及退休後依然發揮重大政治影響的李光耀。以毛澤東、鄧小平、李光耀等人為指標,他們晚年時並無正式官職,但是影響力比誰都大,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統治體制之下,也並非由「官職」來定義統治影響力,核心的意義本來就是要和職務脫鈎。習近平並非嚮往塑造個人權威的傳統政治人物,在帝制已經結束一百多年的現今社會,也不會再有千秋萬世的「皇帝」出現,所以,「習皇帝」之說荒誕而滑稽。
五、十九大後中共對台是軟或硬?
十九大最讓台灣人關心的部分,就是「十九大後,中共究竟會對台灣放軟或是強硬?」兩種推論都有人談論,也有人期待。
事實上,參考習近平近期的兩岸政治語彙,可發現習時代,大量偏好使用了如「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兩岸是命運共同體」等說法。他也堅定反對台獨,曾經說過「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將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分裂出去」的狠話,參考他在對待「港獨」上的態度就知道他對這個底線的堅持。所以,十九大之後,這樣的基調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只是「軟的地方會更軟,硬的地方會更硬」,如同近期「反台獨」會成為不可跨越的低標,統一會被納入到「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考慮,並朝向統一的方向不斷推進。同時,台灣問題將會被列入在中共的第二個「百年夢想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