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醫院發生新冠群聚確診案例時,北德一家醫院也發生了群聚確診案例。
一家位於北德的地區醫院一直到今年一月八日都沒有新冠確診案,但之後在它兩個分院陸續出現幾例確診案,醫院與地方主管機關都覺得訝異,因為兩院都非處理新冠病患的醫院,而過去幾日進醫院看病的病患也非因新冠而去醫院的。
因為出現莫名的新冠案例,所以周末該家醫院的兩分院有大規模的新冠採檢。迄今約1400人(包括醫療人員、病患與家屬)已在周末(1/16-17)或周一(1/18)採檢,截至一月十八日採檢結果已知有133人確診(其中73人為醫療人員,其餘60人為病患與家屬),採檢確診率已達近10%(若部分採檢結果尚未確定,那確診數可能再往上走)。
也因此已有超過3300人被要求進行隔離(一月19日的更新資訊),這些人包括一月四日之後曾進醫院的醫療人員,病患與家屬。北德這家醫院也因而決定停止門診(僅收急診)至少至一月21日。
因為有該院病患在離院時檢測為陰性,回養老院後因為病毒量增高轉陽性,之後再轉傳給其他養老院的老人們,所以也造成了社區群聚。
北德的醫院群聚告訴我們什麼?
一、醫院本來就是一個高危險高風險的地方,醫療人員染病不一定得要接觸過很多確診病患才有可能得病。
二、確診陰性不代表真的沒確診,也有可能只是當下病毒量不足以確診。
三、醫院只要有一例確診,因為工作性質與環境,突然暴增確診案例是有可能的。
四、要採檢的不能只有醫護人員,曾在相關時間點進過醫院的病患與家屬都該採檢。
五、決策要快狠準,寧可相關人等多人多次採檢,因為只要有一破口,馬上就有可能會造成社區傳染。
六、感染源不是每案都可以準確查知,寧可先關門診一段時間,減少讓其他人因為進入醫院染病的風險。
七、同第六點,也因此該隔離就隔離(北德的案例大部分在家隔離,包括輕症確診者),才可截斷接觸鏈,避免更多人感染。
當台灣出現新冠(尤其本土)確診案,指揮中心都會用心報告該案足跡,但若確診案例不幸往上飆,台灣民眾得做好心理準備,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每個案例都可以查好查滿,不能只靠政府告知確診者的相關足跡資訊來做相關應對,民眾持續做好自身防疫措施才是重點。
任何人都不會想要沒事生病,有問題的是新冠肺炎,不是病人本身。
若醫院或社區發生群聚確診,有問題的是防疫措施是否不夠有效,重點是哪個環節成了破口,而非哪個病人是始作俑者。
指責病人或是推卸責任沒有任何益處。
各界各方都要一起合作才能有效防疫與抗疫。
註:北德這個群聚確診案雖然媒體也有報,但沒有鋪天蓋地的報。報的內容就是發生群聚確診,什麼時候發生,哪個醫院發生,後續採檢隔離怎麼做,門診急診怎麼處理等。醫院高層也有給簡短的專訪,也是很客觀的回答,沒有太多所謂灑狗血的報導。
*作者為經濟研究員,長年在德國某經研院從事研究工作。即使離鄉多年還是很關心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喜歡發文分享對台德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察、看法與建議。更多文章請看「筆記女王的台德社會觀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