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撒錢了!台灣偏鄉教育的問題在「人」

2014-08-02 14:00

? 人氣

行政事務壓縮了偏鄉導師與班級學生相處的時間,自然給予學生關懷與指導的機會,較城市中不需要兼行政職的老師少得多,偏鄉孩子在人格養成階段,常因此失去被即時被導正的機會;此外,部分老師還必須超終點兼課,額外的教學負擔,讓這些仍留在崗位上的老師更加辛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班級導師由代理教師來做,是另一個老師不足產生的現象。教育部為了因應少子化趨勢,縮編正式教師員額數,改由支領月薪的代理教師、日薪計的鐘點教師來從事教育工作。這些老師的年資無法累積,政府也就不需要支付龐大的退休金,這政策看上去是為節縮國家財政支出,也為了避免日後過量的正式教師無書可教的問題,但卻讓偏鄉孩子隨時面臨「我的導師明天就要離開我們」的不安心理狀態,學習效果打了折扣。

在代理導師的層次,是老師個人第一線觀察、教育孩子的中斷,但出現連統領教學方針的「教學組長」都出現代理的現象,則可能代表了學校更高層次教學計劃的朝令夕改,對孩子學習效果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因應少子化,台灣代理教師比例漸高,呈現出北部高於南部,東部高於西部,山區高於平地的現象。(製表:風傳媒)

此外,特教老師也是偏鄉小校缺乏的。都市中的特教生,一般都能夠獲得特殊的看顧,比如說過動的孩子會被挑出,給予量身定做的「特殊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IEP,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由專業的特教師評估後,授予「社交技巧」課程,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維持生活儀節等必要指導,但偏鄉的孩子卻由於教師不足,受不到特殊的看顧,必須打回原班級上課。

「我們班就有2個特教生,上課時會打鬧失控,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被分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大寶老師沒有特殊教育的經驗,更沒有修過特教相關學程,面對這樣的問題顯得無奈,因為特教生不但影響原班級其他學童的學習成效,也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成就感。

問題二:「教師難聘」

工人、潛水師、酒店小姐 也是我的學校老師

大寶老師有個深切的經歷,他說,「2014年,高雄偏鄉的1個國小暑期舉辦教師招生,一招、二招、三招都招不到老師,直到開學前一天,校長因為認識我,所以請我當救火隊,根本還來不及備課,第2天就上陣教書,還一次當了國小6個年級的健康、藝文、體育、生活,共4門課的代課老師。」

大寶老師接著說,「我沒有教師資格證,但真的沒有人可以幫忙,我更沒有『藝文』等科目的專業,怎麼教小朋友?只能按課本教課,書本以外更多的藝文知識,我根本給不了,但這已經是該校可以想到對學生最好的方式了,『因為真的沒有人要來』,無奈與無助是許多偏鄉校長最深切的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