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台灣公共衛生雜誌》一篇針對國內民眾判讀藥袋標示的調查結果指出,有5成6受訪者誤解1題或1題以上有關藥袋標示的提問,顯示藥袋明示化並不足以確保民眾使用處方藥物的安全。
由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張苙雲團隊發表的「誤解藥袋標示:一項台灣全國性調查結果」指出,有1127名受訪者(56.3%)誤解1題或1題以上的藥袋標示;在8項標示問題中,全對的只有43.7%,而全錯者占4.5%。每道題目都明確清楚標示在藥袋上,卻仍有許多人錯超過3題以上,張苙雲說「這很不應該」。
她表示,問卷題目都很基本,測量受訪者是否能正確回答「用法」、「劑量」、「數量」、「作用」、「適應症」、「警語」、「副作用」、「藥物外觀」這8項藥袋上的標示,都是在服用藥物前就應注意的事項。
受訪者是在閱讀完藥袋後進行訪問,問題包括藥袋標示內容包括在何時服用、怎麼服用(含在舌下、擦抹或口服)、每次的量、藥物作用是針對什麼症狀、服用後的副作用、藥物外觀等。
張苙雲進一步指出,45.3%受訪者錯在「藥物外觀」,而藥物外觀在藥袋上已經有圖片;也有22.1%受訪者錯在副作用,9.4%受訪者錯在警語。
此外,她也表示,目前大型的醫療院所藥袋都標示很清楚,但調查結果卻顯示藥袋明示化仍無法確保民眾用藥安全,未來還需改善藥袋標示設計及使用圖片輔助說明。
她並呼籲民眾拿到藥袋應先仔細核對及閱讀,瞭解服用方法、量、副作用、警語及禁忌,就醫時也將自己在服用的藥物帶給醫療人員判斷;藥品畢竟非營養品,吃進身體仍會有影響,用藥安全,民眾也有責任,並非全然都是醫療人員責任。
研究以2011年台灣社會變遷調查收集研究資料,共有2003位具全國代表性樣本,由訪問員攜帶藥袋與受訪者進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