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前中美關係:國際秩序的轉變時刻
2020年初,一場史無前例的瘟疫改變了全球政經發展的步調,新冠(武漢)肺炎疫情已經成為了西方各國與中國之間競合關係的新變項,中國共產黨(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在疫情爆發初期試圖控制輿論,掩蓋疫情的行為讓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威權體制治理的透明度產生質疑,進而衍生至對中國影響力擴張的懷疑與不信任。自中國崛起與中美霸權競爭一直是國際關係學界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如今中國對疫情的處置態度顯示了中國不只在軍事、經貿上與美國形成競爭之勢,更使中美2強競爭背後代表的,民主與威權2種意識型態在國際秩序上的碰撞變得更加具體。
在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對外政策已經轉變為1個更侵略性的策略,試圖挑戰西方過去建立起以自由民主價值為基底的國際建制。與美國崛起是從區域霸權走向全球霸權的路線不同,中國在鄰近區域強化軍事上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 A2/AD)能力,對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較遠地帶則發揮強大的政經影響力,以此試圖同時躍升區域與全球霸權。北京在創造經濟成長率的同時,也追求以威權式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國模式」打造「全球化2.0」,藉此拋開西方提倡的問責制度與自由人權價值。
2、權力轉移論
自冷戰結束以來,當代國際體系基本上可看作是美國為領導,以自由主義與民主價值為基底的國際秩序,這與國際關係中的「權力轉移理論」(Power Transition Theory)假設相符。權力轉移理論的創建者Organski將國家分為兩種類型—滿足現狀者(satisfied)與不滿足現狀者(dissatisfied)。而不滿足現狀的強權國(dissatisfied power)因不滿足於現有體系帶來的利益,因而最終會對主導的霸權國發起挑戰。因此中國是否為一不滿足現狀的國家將會影響我們如何分析其對現今國際秩序的分析,而要判別中國對現狀的看法則必須從中國政府的統治邏輯檢視起。當外部國家威脅到中國政府的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領土完整性與主權以及造成政體不安定(regime insecurity)時,中國將會對現狀感到不滿,並成為「謀求改變現狀的強權」(revisionist power)。
因為中國為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威權國家,因此中國的核心利益基本等同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利益大致可分為3個層面:(1)政體基礎與國家安全;(2)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性;(3)經濟與社會穩定發展。其下又可再細分為七個項目:(1)黨的統治地位與社會主義體系;(2)中國大陸與西藏、新疆、內蒙古及臺灣的統一;(3)維持經濟發展;(4)與鄰國的發展穩定關係;(5)中國海權擴張;(6)深化與已開發國家的雙贏合作關係;(7)持續扮演在美國主導的西方自由秩序中扮演變革的角色。由此觀之,目前的中國明顯是一不滿足現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