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在市場上頗受歡迎,但對於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及相關製品,多數民眾仍抱有疑慮,日前一項民調可看出民眾的態度。
台灣指標接受《風傳媒》與《新新聞》委託,1月中旬針對公投相關議題進行民調,其中與萊豬相關的題目結果:對「政府規定標示豬肉及相關製品的產地」,53.7%認為能夠保障民眾健康與食品安全,34.5%認為不能保障;另外針對部分縣市政府規定「豬肉及相關製品必須標示有無含萊劑」,有90.0%同意,僅有3.5%不同意。
有意思的是,1768期新新聞報導:「府院高層指出,根據台灣指標民調做出的公投議題調查,萊豬的部分有其矛盾之處」,高層說:「既然有5成民眾認為標示產地能保障安全,為何又同意主張標示有萊無萊?」。從府院高層高度看來,這2題結果有矛盾,不過從一般民眾角度來看,這樣的結果一點不矛盾。
健康與食安並非單選題
我們都同意對於健康與安全,做再多努力都不為過,在含萊劑的豬肉已經開放進口的前提下,豬肉及相關製品不論是「標示產地」或是「標示有無含萊劑」,都是為了保護民眾健康與食安的努力;但「標示有無含萊劑」對民眾來說較容易辨識及區分,若希望買「不含萊劑的豬肉」,直接依照標示選購即可,所以有9成民眾同意這樣做法。「標示產地」則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民眾可以依照產地標示,避免買到「含萊劑的豬肉」,雖然不是完美作法,但還是有5成4民眾認同這樣能夠保障健康與食安。
對民眾來說,保障健康與食安的做法不是單選題,不是挑了A就不能選B,同意B就不能同意A,以萊豬相關標示來說,9成民眾希望能有最嚴格的標示達到最高的保障,但5成4民眾對於「標示產地」的做法也能接受,所以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矛盾,政府應該正視民眾對於健康與食安的重視,並盡最大的努力達到民眾要求。
*作者為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