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科學決策是面對挑戰的唯一選擇

2021-01-30 06:10

? 人氣

作者提及,自負責照顧染疫病患的醫師確診以來才經九天,台灣本土感染便出現十例確診,成為台灣疫情上的重大挑戰。(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提及,自負責照顧染疫病患的醫師確診以來才經九天,台灣本土感染便出現十例確診,成為台灣疫情上的重大挑戰。(資料照,柯承惠攝)

整整一年辛苦的抗疫,部立桃園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一定萬萬想不到,在庚子年末,竟然還要面對台灣防疫一年,範圍最大的最大挑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1月12日,負責照顧染疫病患的醫師確診以來,才九天,台灣本土感染出現十例確診。院內感染波及了醫師、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的家屬,還有外籍看護工。傳染性極強的美國變異病毒株,正在威脅著國人的健康。

在這個面對挑戰的時刻,防疫指揮中心提出停辦大型活動的呼籲。春節的兩大盛會--台灣燈會、鹽水蜂炮立即宣布停辦,各縣市政府舉辦的各類活動也跟進停辦或延期。各級政府首長嚴陣以待的態度,為保障民眾健康,做出了明快的決定。

這次疫情的起始醫院,也決定轉移未與確診案例密切接觸的病患,全部427名醫護也採一人一室的方式留院檢疫隔離。就如同陳時中部長所言,現在的措施不能做為唯一的依據,但是可以降低風險。降低民眾染疫的風險,當然應該是現階段最重要的決策目標。

只是這次院內感染的案例,也凸顯了幾個問題。病毒的潛伏期到底多長?核酸檢測採陰以後,要自主管理幾天?如何避免接觸家屬?有接觸到確診案例之後,如何採取防護措施?為一般民眾看診的醫師,到底能不能與照顧染疫病人的醫師,一起會診或接觸?是否需要分流?

更實際的問題甚至包括,這段時間沒有看診或隨診的醫護人員,他們短缺的收入誰來彌補?他們為了照顧國人健康做出了犧牲?誰來照顧他們的權益?

隨著桃園醫院採取的這些對應措施,問題都會隨著顯現。桃園各醫院目前已經做好支援桃醫的準備。但分流到各醫院的病患,如果要做到分艙分流,是否有足夠的醫護人力資源?是否要由指揮中心調動其他縣市做必要的支援準備?

社區的風險控管更是關鍵。從這波疫情開始時,就有醫護選擇留宿醫院,不願回家帶給家人一絲風險。顯然這個病毒在專業醫護的眼中,也難以捉摸。所以社區的風險控管要緊到什麼程度?範圍多大?時間多長?在國人崇尚自由與人權的氛圍下,密切接觸者的自主管理,究竟要如何落實?

現在所採取的一切對策,都直接與人性對決。過多的考量,或所謂政治考量的決策,都將引起不同意見者的批評聲浪。唯有以科學的數據做為政策的支持,明確規範接觸確診案例者,要自主管理?還是要集中檢疫隔離?範圍多大?時間多長?如何就醫?醫院如何分流?醫護人員如何獲得充分的補充支援?我們防疫的挑戰正要開始。

面對台灣兩極化的意見分歧,理性討論的空間越來越小。唯有讓科學說話,統一標準,才是面對嚴酷挑戰的唯一選擇。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生、資深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