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投票進入最後倒數,促轉會前副研究員吳佩蓉在臉書分析這場選戰的最終結果,她認為,若對立被激化,讓更多綠營支持者憤而出來投票,就會讓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的機率躍升。
吳佩蓉30日在臉書分析,目前藍綠現任高雄基層民代並不樂見罷捷對立局面不斷升高,畢竟距離議員初選還有1年,沒必要啟動樁腳與糧草,打一場對自己未必有利的戰爭。
吳佩蓉認為,黃捷罷免投票最終會有2種情況。首先是「同意票少於25%門檻,同意多於不同意」,這個情境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成功前,最能符合各方利益,因為這讓部分高雄的挺韓支持者有了宣洩情緒的出口,罷韓團體獲得進軍政壇的票源基礎,黃捷則稍有皮肉傷及被驚嚇到,藍綠陣營也沒有耗去資源。
吳佩蓉指出,另一種結局則是「同意票少於25%門檻,不同意多於同意」。吳佩蓉指出,民進黨鳳山立委許智傑的得票趨勢是往上升的,即便逆風都有10萬票的實力,這意味著,許智傑若能召喚出4成選票便有4萬5999張,或是總統蔡英文去年選舉的3成選票4萬1451張,就超過罷捷二階合格3萬498票。
「反罷捷年輕族群,投票意願可能轉趨積極」
吳佩蓉分析,如果激化對立,更多綠營支持者憤而出來投下不同意,「蓋火鍋」的機率將大大提升,意即情境2的機率躍升情境1之上。國民黨和罷捷團體察原先以為引出蔡英文可以讓仇恨值激增,不料反倒讓己方的支持者冷卻投票意願,於是趕緊再把炮口移向反萊豬,希望能吸引中立選民相挺。
吳佩蓉最後認為,罷捷方本無天時、地利與人和因素,策略操作失利更可能全盤盡墨,原先觀望也沒打算提前返家過寒假的年輕族群,在罷捷成為全國矚目焦點後,同儕口耳相傳下,投票意願可能轉趨積極,投下人生第一張不同意票,因為感覺很新鮮,過去少有罷免案,而他們之前在罷韓案曾投過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