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難,常常會改變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生命觀視野。九二一全台大地震,超過兩千人罹難,十幾萬人無家可歸,它的災難夠大,但它會帶給台灣何種衝擊?帶來何種改變?……台灣也有很多現象依然存在,沒有被九二一地震所震碎。例如,政治人物的口水戰,只被救災感動了七天沒有亂流,過了七天,政治人物就像出柙的老虎到處咬人。中央與地方互咬,官員與媒體互咬,海基與海協會互咬,連李登輝與災民都要互咬。而且,不僅政客們的咬性沒改變,連他們咬人的技巧也都沒改變。──摘自一九九九年九月六五六期陳裕鑫台北氣象台〈震災後的變與不變〉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時四十七分台灣中部出現了持續一○二秒、規模七.六的大地震,中部台中縣山區與南投縣許多村鎮幾乎夷為平地。這是台灣繼三五年清水大地震後,最嚴重的震災,總計二四一五人死亡。
大災難是對整個社會的大考驗。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在第一時間就趕到位於消防署的救災中心指揮。隔日清晨,正副總統李登輝、連戰與蕭萬長也分別赴各地視查災情。九月二十五日,總統頒布緊急命令,這是八八年蔣經國去世時發布停止集會結社的緊急命令後,政府第一次頒布緊急命令。
民間也迅速動員,在官方救災人力還沒到達前,災民互助自救。之後全國各界也捐輸大量資源投入重建工作,總捐款數達三七五億元。
台灣感受到來自國際社會的溫暖。各國救災人員、物資與捐款湧入,尤其是日本最先派遣救災專業人員抵台,日本民眾更透過紅十字會捐助逾十二億新台幣,佔全部國際捐助六成以上。來自日本的溫情,讓台灣民眾在二○一一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慷慨回報,增進了兩國民間情誼。
不過,平常把「台灣同胞」掛在口頭上的北京政權,卻在此刻要求各國要經過中國允許才可以派人到台灣救災,這讓台灣與中國的斷層更加擴大。
李登輝政府並未讓緊急命令影響即將到來的二○○○年總統大選,政治口水在百年巨災中還是如往昔一般「正常」噴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