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有兩天時間,12歲的安吉麗娜‧朱穆拉(Angelina Jumula)會在放學之後留下。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裏,她將棉布、防水內襯、絨布縫在一起,製作可重覆使用的衛生棉。在位於非洲東南部國家馬拉維利隆圭(Lilongwe)的這所學校裏,月經不是一個將男孩、女孩區隔開的禁忌話題。
在馬拉(Mloza)小學的衛生俱樂部裏,男孩和女孩一起製作衛生棉。在一個小時內,學生們可以縫出大約十個衛生棉。
「男孩們幫助我們做衛生棉,」安吉麗娜說。女孩們不會羞於談論她們的月經,也不會因為月經來潮而缺席體育活動。
這堂課的目標是教女孩製作自己的衛生棉,男孩則是為他們的姐妹而做。一些衛生棉會以低價賣給其他有需要的女孩。
這個名為「水救援」(WaterAid)的全球水資源慈善組織兩年前開始推動這個改善學校衛生環境的計畫,但發展到現在,利隆圭超過25所學校自行運作這個計畫。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女孩在月經期間的缺課率會提高,年紀大一點的女孩輟學率更高,學校裏缺乏衛生設備讓情況更加糟糕。
「女孩的到課率自從這個計畫推行之後顯著提高,」學校老師,同時也是衛生俱樂部指導老師的凱瑟琳‧曼加尼(Catherine Mangani)說。
製作可持續使用的衛生棉能讓女孩留在學校,來自當地社區的「媽媽群」則幫助女孩解答關於月經的各種問題。
「水救援」組織也在烏干達、衣索比亞、馬達加斯加、莫三比克訓練女孩製作手工衛生棉。
「巾幗百名」是什麼?
BBC「巾幗百名」每年都會提名100名來自全球各地深具影響力及鼓舞人心的女性。今年我們向她們提出挑戰,嘗試解決現代女性面對的四大問題:「玻璃天花板」(女性仕途上遇到的障礙)、女性識字率、女性街頭被侵犯、運動的兩性不平等。
我們希望讀者們能夠積極參與,想她們提出你們的主意。歡迎各位在社交平台Facebook、Instagram及推特上使用#100Women與她們交流。
在尼泊爾鄉村,也有一群婦女在進行類似的計畫,藉此打擊社會賦予月經的污名。
來自台灣的林念慈,2013年開始在尼泊爾的帕特勒克特(Patlekhet)村成立棉樂悅事工坊,當時只有兩名女子出現。
「這兩名女性得到她們丈夫的支持,」林念慈說。目前則有七名當地女性在工作坊裏工作。
「我們用不同的素材生產多種環保衛生棉,這些棉質衛生棉被以低價賣給非政府組織(NGO)及當地婦女,」
但這些可重覆利用的衛生棉存在一些問題。
如果它們沒有被好好的清洗與曬乾,使用時會有衛生疑慮。位於紐約的非洲服務委員會(African Services Committee)健康教育官員艾蜜莉‧畢曉普(Emily Bishop)說。
「另一個問題是,將布衛生棉晾著曬乾不一定可行,因為月經仍被污名化。」她說。
這意味著,除了乾淨的水和衛生設備外,加諸在月經上的迷思也很重要。
迷思和污名
16歲的索納爾‧凡奇德(Sonal Vankhede)住在印度的中央州(Madhya Pradesh state)的博帕爾(Bhopal),她在幾年前曾三次缺席學校考試,因為她在月經期間只能用幾塊棉布湊合著當衛生棉,這讓她感到很不舒服,不想離開家。
「直到我在學校參加『水援助』機構辦的課程,我才知道每個女孩都會來月經。當我第一次和我媽媽討論經期衛生時,她告訴我這些資訊是不相關的。」
在印度,對月經的迷思讓女人被禁止進廚房或煮飯,她們在月經期間被視為「不潔的」。
「每次我上課回來,都會和我媽媽分享內容。最後我媽終於同意給我買衛生棉,現在她了解這些迷思了,事實上,她對任何事都不會說『不』。」
「我甚至可以煮飯並把菜端上桌。」
根據最新統計,只有57.6%的15至24歲的印度女性在月經期間使用衛生用品。
但現在索納爾的學校在她和朋友及老師就使用衛生棉和到課率之間的關係開啟討論後,已經開始儲存衛生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