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姆尼在提供給《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政府在理解和回擊中國構成的威脅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他指出,這意味著不要讓氣候協議和其他問題「優先於應對中國威脅的必要行動」。
凱瑞已承諾不會為了氣候協議而犧牲軍事或經濟方面的優先事項,他說:「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美國的戰略仍在制定梳理中,不過重點是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國內大力投資先進技術,二是招攬團結民主盟友,以建立拜登所說的對抗中國的「統一戰線」。這其中包括,美國在決定是否取消對華關稅之前先與盟友協商。
上述高級官員表示,拜登並不期望馬上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在那之前,他會先和印度與韓國領導人以及該地區其他潛在合作夥伴通電話。
甚至拜登的一些盟友也預計,拜登團隊會在人權或產業政策等問題上產生分歧,在前幾屆美國政府當政時期,這些問題已導致經濟官員與國家安全官員彼此對立。
針對北京方面打壓香港親民主抗議者的行動以及在中國西部新疆地區壓制穆斯林的舉措,蘇利文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經表示出強硬立場。
柯林頓政府初上台時也做出了同樣的姿態,但在北京方面招攬美國商界盟友遊說美國政府之後,柯林頓政府緩和了立場。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和白宮的經濟顧問也柯林頓相信,人權方面的行動不會讓北京讓步,但卻會損害貿易關係,這種情形導緻美國政府內部出現深刻分歧。
前美國國務院中國研究專家洛德(Winston Lord)說,促進民主和追求商業利益之間一直存在這樣的矛盾。在柯林頓時代,他的觀點未得到接納。但他表示,這一次結果可能不同,因為「「對中國的看法已經顯著惡化,商界和科技界也是這樣的看法」」。
上述高級官員說,拜登的焦點是人權問題。「他會期望內閣所有成員跟他一樣。」
北京方面長期以來試圖讓美國政府官員彼此牽制,從而緩解從貿易到台灣問題等各方面的壓力。
在川普政府中,北京找到了財政部長馬努欽(Steven Mnuchin),他主要將中國視為全球經濟的重要貢獻者。馬努欽阻止了其他人考慮切斷中國銀行業美元來源的想法。
鑑於之前與川普政府打交道時總是處於守勢,眼下中國領導人正嘗試更積極地應對新的拜登團隊。
自去年年底以來,北京方面一直嘗試派出外交事務負責人楊潔篪前往華盛頓,討論早日舉行中美高層對話。拜登團隊則希望留出時間確定對華戰略,至今沒有對中國這一姿態做出回應。
北京還派出戰機在台灣島附近飛行,對台灣進行武力展示,回應美國在附近的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進行的海軍演練,此舉招致了美國國務院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