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行法》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大利多,除了美台高層官員層級的互動之外,最核心的重點,就在於該法案可以被視為台美關係正常化的前置作業,並為台灣帶來更多的外交機會,突破現在的外交困境。
10月12日,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草案(H.R.535)的初審,之後將交由眾議院表決。如果成功通過,該法案會交付參議院表決,通過之後只要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就會成為美國聯邦法。
這個草案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明確提出「美國政府應鼓勵美國和台灣各級官員互訪」。如果未來該草案通過,包括美國部長級官員、將級軍官以及行政部門官員皆可訪問台灣。與此同時,該草案也准許台灣高階官員訪問美國,並會晤包括美國國防部及國務院在內等高級官員。
這個法案對台灣來說當然是一個大利多。除了美台高層官員層級的互動之外,最核心的重點,就在於該法案可以被視為美台關係正常化的前置作業。自中華民國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並在1978年與美國斷絕邦交國關係之後,台美關係就一直處於一種既尷尬又曖昧的處境。
美國為了不放棄台灣,在中(指中華民國)美斷交之後(或中美建交之後),美國國會迅速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來規範台美之間商務或其他非官方層級的交流活動。其後,並在1982年提出「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
這六項保證為:一、美國不會對台軍售設定終止日期;二、美國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三、美國對台售武之前不會徵詢中國的意見;四、美國並不會為台灣與中國之間做調停;五、美國不會改變對台灣主權的立場,認為這個問題應該由中國人自行和平解決,美國也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與中國進行談判;六、美國不會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透過《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美國在有限度的條件之下,維持一定程度對台灣人民的安全與台美的日常互動,提出了一定的保障。但無論如何,美國仍然堅持所謂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也就是美國只承認一個中國,而且這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但在面臨中國崛起以及北韓核武危機的環境之下,美國必須要在東亞鞏固自己既有的友邦。除了老搭檔南韓與日本之外,現階段在東亞,美國最能拉攏並享有共同民主價值的朋友,就只剩下台灣了。是此,《台灣旅行法》可以被視為台美關係正常化的前置作業,並為台灣帶來更多的外交機會,突破現在的外交困境。
可想而知,中國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其在中台關係之間做為「破壞者」的角色。共產黨內部現在正為了即將到來的十九大忙得焦頭爛額,在十九大結束之後,中國必定會有所行動。台灣能否保持美國對其的青睞,就拭目以待。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598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