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彼帝國與此帝國的不同,在於跟美帝的關係:從「買船就是賣國」的獨立自主,到提供廉價必需品使美國生活水準提高百分之五到十的「對外開放」,兩種相反的路線,出自同一個政權,卻又跟什麼「愛國」、「賣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無關;從另一個視角來看,老百姓為了「獨立自主」而挨餓受窮,跟為了「改革開放」而被剝削被壓榨,結果都是一樣。不過,中國人對老毛窮折騰的忍受度,遠遠高於眼下這個「笑貧不笑娼」的政權,即使如今「國進民退」,也不至於比六零年「人相食」那會兒慘,大夥兒卻一個勁兒地懷念大救星,這是為什麼?也許先前那個「毛帝國」,畢竟是「人民帝國」——類比「人民民主專政」,不是很相宜嗎?而後來「崛起」的這一個,不管叫什麼,「鄧帝國」/「江帝國」/「胡帝國」,它在「人民」的反面,是無疑的。
不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帝國,大概很難叫十幾億人心滿意足,甚至百分之零點幾的富豪們也不會對這個「帝國」的頭銜感興趣,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那個「帝國」。所以彼帝國與此帝國的區別,又在於「帝國」與「臣民」的關係:主人翁還是廉價勞力?其實在毛澤東時代,大家何嘗不是「廉價勞力」?廉價得恐怕更賤,但有一頂「主人翁」的桂冠,「精神」上就找補回來了,也畢竟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毛主席還把外國人送他的一粒芒果轉送給大家,江澤民胡錦濤卻只會給咱發下崗費。看來,這廉價勞力叫誰使喚了,是一個原則問題。這裡有兩點區別:我們的血汗錢供偉大領袖揮霍,哪怕他蓋再多的行宮,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拿去賣給外國人,例如供應美國人,我們是不答應的!還有一層,中國的財富可由偉大領袖任意支配,但是分派給各式各樣的太子党、權貴階層,就是把「全民所有制」篡改成「權貴資本主義」,那才是地道的中國「顏色革命」呢。
彼帝國與此帝國還有一點區別,是中心與邊陲的關係。毛澤東一生沒有「統一」中國,是留給他的繼承者的一塊「合法性處女地」,此所以鄧小平高度重視「統一大業」之故,並以「回收香港」為其一生最大滿足,而他又留下一塊「處女地」給繼承者,那便是臺灣。江澤民臨危受命,如履薄冰二十年,經營「世界工廠」為西方供貨,挽救江山並打造出一個「盛世」,卻終究飲恨臺灣,「統一大業」只淪為隔岸「導彈」威脅,寸功未獲。輪到胡錦濤,白白地揀了奧運和閱兵兩個便宜,可以暗自慶倖,不料西藏和新疆都出了大事,從此邊陲不靖,而海峽那邊,藍綠儘管爭奪江山,卻不會叫你紅色染指,此含義在於,「中華帝國」二度出世,還是一個裂土的帝國,於是追逐「統一大業」,將成為帝國繼承者永遠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