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為何不再是日劇主流?富士電視台社長:現代人追求實際,對虛幻情愛難有共鳴

2021-02-24 09:10

? 人氣

儘管2014年播出的《晝顏~平日午後3點的戀人們~》(昼顔〜平日午後3時の恋人たち〜)、2017年播出的《四重奏》(カルテット)等愛情劇也獲得不錯的評價和收視率,《晝顏》一部更在2019年被翻拍為韓劇《平日下午3點的戀人》。但近10年內唯一收視率突破20%的,僅有2010年播出的《月之戀人》(月の恋人~Moon Lovers~),且僅有第一集達到22.4%,其他集收視率落在13%至16%間,可以看到在各類題材百家爭鳴的競爭之下,愛情劇確實有走下坡的跡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泡沫經濟、東日本大地震後的愛情類日劇發展

龜山認為,每部電視劇都必須要設定一個主角必須克服的「阻礙」,以戀愛劇來說,最常見的就是單戀、遠距離戀愛、地位高低、收入差距大等等,這些「阻礙」很容易受到時代背景而有很大的不同。像是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就出現許多以地位高低、收入差距為設定的愛情日劇,像是以「愛就是年收入」(愛は年収)為宣傳標語的《大和拜金女》(やまとなでしこ,2000年),及至今仍廣為人知、被台灣及南韓翻拍的《花樣男子》(花より男子,2005年)。

龜山指出,這種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懸殊的設定,在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爆發後出現了極大的轉變,經歷浩劫的人們比起圍繞「喜歡」或「不喜歡」內容的純粹愛情劇,更關心自己的死活,畢竟很少人在面臨生死之際時,還有閒情繼續談情說愛。除重大災害對於大眾心理的影響外,網路評價也開始左右電視劇的走向或發展,像是前面提到的《大搜查線》就因反應熱烈而推出電影版。

追求實際 傳統愛情素材無法引起大眾共鳴

隨社群網站興起,民眾除可上網發表對某部戲劇、電影的評價外,還可以和其他網友討論劇情發展。相較於推理、職場類的戲劇較能引起觀眾討論或迴響,愛情劇則除主角發展走向外,較少其他額外內容能讓觀眾進行討論。

龜山表示,他過去在製作愛情劇時的觀眾,多半自己也在一段戀愛關係中,不論是暗戀、曖昧、交往、熱戀還是失戀,很容易就將自己代入劇中諸事不順的男主角或女主角,進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但現代的年輕觀眾卻與過去的觀眾截然不同,考慮、煩惱的事情更多,凡事講求現實面,很難對愛情劇中的幻想情節產生共鳴。

年輕一代的「講求實際」也反映在流行歌曲上,相對於過去歌曲中常出現「在看不到星星的夜晚」、「在看不見宇宙的夜」等明顯跳脫現實的歌詞,現代流行歌曲則多半會描寫一些日常生活可見的「實際事物」。龜山認為,現代有很多人常常會太看重「現實」,變得只能對「現實」相關的內容產生共鳴,這也是貼近現實的歌詞及戀愛真人實境秀會受到大眾喜愛的原因,但與此同時,過度追求實際也有可能讓人的想法越來越狹隘。

對於在新冠疫情遲遲未平息,民眾可能無心於娛樂的情況下,龜山對於製作愛情劇給出建議,他認為如果要用劇情「騙」觀眾繼續看下去,一定要「騙大的」,因為劇情設定如果不夠嚴謹,很容易播到一半就被觀眾找到破綻,並稱穿越類的愛情劇、電影之所以會獲得熱烈迴響,是因為只要在幻想的騙局之下,男女主角都是「真心誠意」的,觀眾就會覺得很有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

詹如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