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在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得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將台灣的時區從現行的格林威治時間時間加8小時改為9小時,顯示「台灣與中國沒有從屬關係」。
統派的網民旋即也在平台上提案維持現行的時區加以反制,兩個提案都獲得了足夠的附議人數,政府必須在12月底做出回應,這場時區的統獨之爭已然開打。
從屬爭議
台灣現行的時區為格林威治時間加8小時,台灣在1895年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政府將台灣納入加8小時的「西部標準時」時區,一直到1938年二戰開始,再改為加9小時的「中央標準時「。
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將台灣納入當時中國5個時區中的「中原標準時間」,一直到陳水扁在2000年當選總統之後,認為「中原標準時間」名稱不妥,政府機關開始將名稱改為「台灣時間」。
縱觀這次提案更改時區的理由以「顯示台灣與中國沒有從屬關係」最多、另外還有認為提前一個小時可以多增加一個小時的日照,而夜間來臨的時間則可以延遲一個小時,提案網民明白地在提案內容中指出「讓到台灣的陸客或是外國旅客淺意識體會到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互不相從屬關係」。
但是如果將時區改為加9小時,時區就和日本與韓國相同,故而這個提案也被統派指責是「媚日」並大力加以撻伐,統派的網民則是發起提案反制,並且反駁改時區一派提出的理由。
反對更改時區的一派說,即便是更改時區,中國民眾到了台灣也不會改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想法,而外國遊客也不會因為台灣和中國同一個時區而認為「台灣與中國之間有從屬關係」,沒有必要更改的必要。
產學意見
不過學界和財經界對更改時區的想法似乎並不支持或者認同,例如有氣象學者發文指出,時區雖然可以像朝鮮、印度等國家出於政治原因而加以更改,但是當初劃分時區是出於科學的根據,以台灣為例,現行的時區在日出、日正當中以及日落的時間與比較符合人體的生理時鐘。
學者也以台灣曾經在1960年代短暫實施過的「日光節約時間」、也就是將時間撥快一個小時為例,對民間造成的困擾大過於經濟上取得的好處,指出日光節約時間或者是夏令時制度對高緯度、日照時間比較短的地區比較有用,對日照時間相對比較長、大約一半面積位於赤道之內的台灣並不合適。
財經界則指出,如果更改時區,全台灣與電腦有關的設備,從家用的電腦、手機一直到企業的電腦系統都需要修改,航空公司的調度、班表、起飛和到達的時間會受到影響,台灣股市開盤的時間比日韓晚一個小時,也可以讓股民或者投資者有多一點的時間應變,一旦更改就會失去原有的緩衝時間。
有航空公司業者就說,更改系統不是敲兩個鍵盤就能夠解決的,如果要更改系統的時間不但可能要花費大筆的費用,還因為與國外站點的連線也需要修改,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可想而知。
新闢戰場
在政界方面,雖然有民進黨黨籍以及時代力量的立法委員表態「尊重」,但是多位民進黨黨籍立法委員利用參加政論節目或者是其他方式表示不支持更改時區的想法,甚至有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形容這種提案是「沒事找事」、「浪費政府官員的時間」。
不論如何,按照規定,政府必須在提案取得5000名網民附議、達標立案的60天之後對提案做出回應,也許政府方面也沒想到統獨大戰會在一個政府鼓勵民間參與政策制定的平台上開打,不過統獨之間在這個平台上對決的議題恐怕並不只是更改時區這一個。
因為網民在平台上提案禁止公開懸掛、展示、陳列五星旗,而且也已經取得5000人附議達標立案,而且也引起兩派不同意見的你來我往,似乎統獨兩派的戰火不但已經延燒到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而且戰場範圍還在擴大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