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蓋三接將衝擊用電?環團人士嗆「假缺電」:問題在台電管理

2021-02-25 15:39

? 人氣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方儉25日於臉書發文反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的說法是「以偏蓋全」。(資料照,簡必丞攝)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方儉25日於臉書發文反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的說法是「以偏蓋全」。(資料照,簡必丞攝)

為解決北部缺電問題,中油選擇在桃園大潭電廠觀塘工業區興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但開發牽涉大潭藻礁區域,爭議多時。近期環團發起「珍愛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告急,再度引發關注。經濟部日前引用次長曾文生說法於臉書發文表示,若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時程延後,很可能衝擊包含竹科在內的台灣經濟命脈。對此,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方儉25日於臉書發文反駁曾文生的說法是「以偏蓋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經濟部表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一但時程延後,大潭電廠2部共220萬瓩機組自2023年起將會無氣可用,將影響近6%整體供電的備用容量。除此之外,也將使絕大部分電力由南往北、由中往北送,增加電網負擔及故障頻率。倘若北部電網不穩,將衝擊包含竹科、台北、新北等地近1000萬人口用電。

對此,方儉指出,所謂220萬瓩影響整體備用容量6%,可以220萬瓩除以6%得到3666萬餘瓩,並改以國際間慣用的吉瓦(GW,為109瓦特),相當於36.666吉瓦。方儉表示,若尖峰為36.7吉瓦,尖峰備用則是5.5吉瓦,兩者相加等於42.2吉瓦,即是瞬時間尖峰的用電量。他表示,此一數量並非全年或全天的用電量,曾文生的說法是「以偏蓋全」。

方儉表示,無論經濟部公布的57.509吉瓦或台電的49.442吉瓦,即便扣除核電的3.872吉瓦,仍有53.637或45.57吉瓦,皆遠高於42.2吉瓦。他指出,台電的電力供應備轉容量,相較經濟部公布的能源統計月報減少8.066吉瓦,是台電管理不當的問題,並非經濟部所稱的電力不足。

方儉表示,即使只有42.2吉瓦可發電量,民眾每日中午尖峰用電時段約在2吉瓦左右,若妥善調整用電離尖峰,也已足夠。他以2月24日用電取線為例說明,即使非尖峰電用期間,中午也有2.336吉瓦的落差,此一落差需靠用電大戶工廠停機達成,並非民眾中午關冷氣、關燈就能省下。

方儉認為,民眾可錯開休息時間,長期下來1至2小時的用電移峰填谷,便能減少1吉瓦的尖峰用量,但是經濟部及台電無法辦到,否則無法創造假性「瞬時尖峰用電」,因此它們放任用電大戶中午開、關機。他批評,如此簡單的算術問題並非高科技,單純的電力供需也非複雜供應鏈,「為什麼管不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