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本周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寫入黨章,他的地位提升到與毛澤東並列的高度。
「習近平思想」,根據習先生本人的說法,是指對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不過這聽起來跟鄧小平先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似。
那麼,中國特色究竟是指什麼呢?雖然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的確失之公允,畢竟它們屬於兩個不同的時代,但習總書記迄今為止取得的成就跟鄧小平在經濟上的成就能相提並論嗎?
「偉大設計師」
1979年,鄧小平在中國啟動「改革開放」時,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 是日本的三分之一
- 是英國的一半
- 是美國的不到十分之一
中國人均年收入那時不到100美元(76.21英鎊)。
今天,中國經濟體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據有些估計,可能在2029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這一切主要歸功於鄧小平推動建立的一個政府主導、管控的經濟體制。
- 他1978年宣佈中國開始實施「開放「政策,允許外企到中國經商
- 他調整了經濟戰略,重點放在出口消費產品的製造業
- 設立經濟特區,區內提供稅務優惠刺激措施來吸引外資
不過 ,這一切都有昂貴的代價。
鄧小平改革的代價
中國工廠造成的空氣和水污染急劇惡化,進而給千百萬中國家庭帶來健康受損問題。
在數億人脫貧的同時,貧富差距拉大,導致對中共精英及其子女們的不滿愈甚。
鄧的遺產還因「六四」蒙污,後者強化了西方的一個看法,即儘管中國採用西方方式擴展經濟,但永遠不會採納西方的政治制度。
習近平的「新時代」
習近平主席2012年掌權以來,中國人民已經經歷了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的30年。
不過,習先生繼承的國家還有龐大的公共和私人債務,臃腫的國企,新一代中國民眾更自信,對提供公共服務、改善福利的期望值更高。
所以,習主席為中國經濟蓋上自己的戳,採取的是下列方式:
- 經濟再平衡:習希望經濟重心從製造和出口向消費和服務轉移。與此相關聯的是公開宣佈的鼓勵創新目標。在這點上他取得了一些成功。據一種估計,消費在中國GDP中的佔比在增加。習先生的「一帶一路」也是「宏大再平衡」的一部分,因為它著重推動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基建項目。它被批評者指向海外出口債務。
- 減少公共和私人債務:這點部分涉及反腐運動 - 雖然它也旨在鞏固增強習先生的權力掌控。中國各省的共產黨幹部推出成本高昂且不必要的投資項目並因此債台高築。對於習先生來說,打擊這種過度行為是根除省級地方債務和面子工程的一個方法。國企改革也是這方面的努力之一,但現在看來似乎處於暫停。
- 縮小不平等,增進環保:中國的不平等程度隨著經濟增長而加劇。在習近平第一屆任期內,污染成了一個危及黨的合法性的嚴重社會問題。他在今年的講話中對這兩個問題措辭嚴厲,也曾設法提高法規的實施,但說到底,取得了多大成績還很難說。
鄧與習比高低
很清楚,習先生將作為自毛澤東以來地位最高的領袖載入中國共產黨黨章,但不那麼清楚的是他能否在經濟成就上跟鄧小平媲美。
這場比賽,單看數據,鄧贏定了。從零開始終歸比重塑中國經濟要容易;習先生現在正為之努力的是後者。
習的經濟成就也重要,但永遠不會是革命性的。沒有這個可能。
最大的革命是哲學理念上的革命 - 習先生希望全世界認可中國的全球力量 - 不僅在經濟上,在意識形態上也同樣。他提出中國模式作為西方模式之外的另一個選項 - 其他國家可以通過這個模式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持獨立「。
因此,可以預期習先生的中國將繼續沿著堅定自信的道路前進。可以預期經濟保持穩定但減緩的增長 - 而最重要的是,可以預期經濟仍舊受到自上而下的嚴密管控,而不是自下而上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