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給中國帶來的變化要比鄧小平以來的任何領導人都多。北京方面的官員認為,習近平的專制領導方式比西方式民主更具優勢。
去年《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研究了習近平的政治模式在如何重塑中國,以及這種模式為何令他與西方發生衝突。下面是《華爾街日報》的一些主要發現。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1. 西方國家誤判習近平
在習近平成為中國領導人之前,美國官員以為他會促進中國更緊密地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但習近平的背景顯示出更具大國沙文主義色彩的世界觀,以及振興中國的更大雄心和對風險的更高容忍度。
這些傾向導致中國加大了軍事動員力度,在西北地區大規模關押維吾爾族穆斯林,並決定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後者表明習近平打算無限期掌權。
2. 一些支持者擔心習近平的民族主義願景缺乏保障
習近平的指導思想融合了一些反自由主義觀點,這些觀點主要是為了使他的持續統治和對民族復興的追求正當化。這一指導思想中包括被冠以「習近平思想」標籤的他對各方面治理的看法。
該指導思想保留了推動中國經濟崛起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的大部分內容,但恢復了毛澤東主義的大規模動員方法,利用數位監控複製史達林的極權主義社會控制,並且對少數民族或港台居民的寬容度降低。
在中國倡導開明專制的學者蕭功勤表示,習近平的目標是讓全世界都把中國視為一個大國,並把習近平看做使中國變得偉大的關鍵人物。他稱,習近平本質上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雖然蕭功勤是習近平的支持者,但和中國許多精英人士一樣,他擔心習近平缺乏妥協精神,沒有能糾正他的機制。
3. 習近平親自插手,叫停了原本有望創下史上最大規模的IPO
習近平願景的核心是政府在引導經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包括對私營企業施加更大的控制。
去年11月,《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稱,習近平親自叫停了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Ant Group)規模344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螞蟻集團控股股東馬雲的一場演講激怒了習近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馬雲在演講中抨擊監管機構扼殺金融和科技創新。此外,螞蟻集團複雜的所有權結構,以及將從此次IPO中得利最大的人,也越來越引發不安。
對經濟實施更大控制也令北京方面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可實現諸如消除極端貧困等目標。習近平認為消除貧困對於他的統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