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吃了鳳梨忘了藻礁,被轉移目光的觀塘三接開發案

2021-03-02 05:40

? 人氣

搶救藻礁公投連署於建國花市外擺攤。(顏麟宇攝)

搶救藻礁公投連署於建國花市外擺攤。(顏麟宇攝)

中央政府為快速實現「2025非核家園」政策,遂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改善火力發電效率以及新建天然氣電廠。即便2018年第16號「反對非核家園」公投案(即「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獲得近590萬人民的支持並通過,政府當局仍然執意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在不願重啟核四、不願大幅調漲電價,而增加火力發電又會造成嚴重空氣汙染的多面困境下,臺灣的能源轉型問題迫在眉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油為配合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並減少南電北送的成本(目前臺灣僅有臺中及高雄二座天然氣接收站),遂決定在桃園大潭的觀塘工業區(港)新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以供應臺電大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所需的天然氣。

然而,當地卻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生態區,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若遭破壞,當地珍貴的地形生態恐怕一去不回。

有鑑於此,許多環保團體於2015年政府提出此開發計畫時,便積極表達該案對當地生態破壞的隱憂,並提出以「臺北港」作為選址的替代方案。據稱,此替代方案不僅可以利用當地的閒置土地使建站時程提前,更可以成為北部天然氣的供應樞紐。然而,中油卻以若選址臺北港則恐怕要延宕11年才能完工而打了回票。

本文不禁感到疑惑,政府為何非要執意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目標?若延後數年,採漸進式的能源轉型政策,便不需要倉促地進行大規模電廠開發,許多計畫也都能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和更多的替選方案。

另外,若回顧三接的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先有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詹順貴於環評大會前辭職,再有專家及學者以缺席、廢票作為抗議,不願意為有爭議的開發案背書。最後,此案卻仍然在七位行政官員的同意下強勢通過環評。當時身為環評委員的鄭明修教授即指出,中油聲稱「來不及」的臺北港替代方案早在環評會議過程中被提出,並要求中油對此替代方案進行評估。然而當時對於環評委員的要求,中油始終答非所問。直到現在,中油仍以「若選址臺北港則需延宕11年」為由,繼續堅持選址桃園大潭,然而這「11年」究竟是如何評估出來的,中油始終未說明清楚。

政府為了倉促實現2025非核家園政策,只好不斷提出有欠周全的能源政策,在專家學者已提出「臺北港替代方案」之下仍然一意孤行,甚至用「觀塘換深澳」的政治手段(註: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答覆立委質詢時,拋出「若塘觀案通過環評,則可以有條件停建深澳電廠」的提議,爾後觀塘案環評通過後,便迅速宣布深澳電廠停建)來推動不合理的開發,把僅作為階段性任務的接收站,設立在破壞後難以回復的藻礁生態區域,「政治凌駕專業」的醜態再度露現。

此議題經過多年的耕耘,加上「珍愛桃園藻礁公投」的發起,以及各政黨、各大學師生的積極連署倡議,好不容易從不被社會關心的「冷議題」逐漸成為社群媒體和報章雜誌上的「熱話題」。對藻礁議題充耳不聞的中央政府,卻於近日積極宣傳「中國大陸禁止進口臺灣鳳梨」一事,使得「藻礁議題被鳳梨淹沒」,閱聽人的目光也因此轉向討論五花八門的鳳梨吃法以及中國大陸如何對臺灣進行欺壓。

我們都理解核能有風險,也認同臺灣應該逐步朝向「非核家園」邁進。但在綠色能源的發展尚未成熟,以及因為政府增加火力發電而導致空汙問題日益嚴重的前提之下,「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的不切實際目標,不應該被盲目地追求,政府更不應該忽視人民對於空氣汙染和環境保育議題的重視!如今在全臺遍地開花的「珍愛桃園藻礁公投連署」正是社會向政府展現民意的最佳鐵證。遺憾的是,政府始終不願意正面回應,甚至不斷以「中國大陸禁止進口臺灣鳳梨」的新聞,企圖轉移社會焦點。

本文呼籲政府,別為了追求「2025非核家園」,拿人民的健康來換自己的政績,更別為了急就章而藐視專業、在不適合的地方為了開發而開發。

請政府不要再用「鳳梨」來淹沒「藻礁」!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