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如果以Trump接任第45屆美國總統作為一個觀察參照點,民粹主義的浮現及其對國內政治或國際關係的影響早於COVID-19。因此,民粹主義的發軔本不必與重大跨國公衛危機置於一塊討論;然而,民粹主義本身不是一種無的放矢之現象,從既有文獻中的研究成果來看,此種現象的興起或勃興顯然與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密切相關。
在2016年Trump與Clinton競選的過程中,吾人可以證實此種關聯性的存在,因為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十分強調美國所面臨的貿易和經濟問題,並在自己的政見中提出改善之道。
不過,Trump當時可以說是技高一籌,透過點燃美國境內的民粹之火,將國家整體的貿易赤字和勞工個人失業率攀升的問題一併歸究給外國政府,並高舉重啟貿易談判或退出多邊貿易合作的戰旗,俘獲大量選民的芳心。
由此可知,民粹主義的出現雖然是特定政客的炒作與操弄,但不可少的關鍵前提是一項「危機」的存在;2008年前後的經濟危機先後引燃歐洲和美國的民粹主義,2020年的COVID-19疫情便有可能成為這把民粹之火的助燃劑。然而,若疫情隨著疫苗的問世與施打後漸漸得到控制,甚至各國經濟逐漸復甦,民粹主義將慢慢失去國內政治的舞台,而各國為了盡快拉抬自己的經濟表現,也應該是趕緊回復被疫情中斷之合作,或是建立起新的合作。
無論如何,疫情之後若無其他危機浮現,民粹主義應歸於沉寂。
本文針對上述疫情前中後三個不同時期的民粹主義提供一些粗淺觀察,然後透過比較來驗證民粹主義與危機事件的關聯性,以及試著思考疫情之後的民粹主義是否會消退。
貳、疫情前的民粹主義
雖然Trump已是國際間探討民粹主義的指標性人物,但民粹主義在歐債危機發生之際便已對歐洲許多國家的傳統政黨政治造成衝擊。根據文獻記載,一些新的政治組織援引特定之意識型態,強調自己與普羅眾民站在同一陣線,反對貪腐無能的決策菁英,並積極為百姓的切身福祉發聲。
這樣的民粹主義勢力在歐洲崛起地頗快,可謂是一種民主病變(democratic pathology),從法國極右派的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德國的另類選擇(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義大利的五星運動(Movimento Cinque Stelle)、到芬蘭的芬蘭人黨(Finns Party)等等,就像傳染病一樣在歐洲大陸、伊比利半島,甚至是英倫三島上蔓延。
文獻上已不乏論者認為歐洲此次民粹勢力的興起和2008、2009年的經濟危機有關;事實上,Trump能成功在美國燃起民粹主義也同樣是拜經濟不景氣之賜。學者Rodrik的研究指出,全球化若持續深化將很難不面臨民粹主義的逆襲;而民粹主義在不同國家呈現的形式與強度和全球化對於不同國家所造成的衝擊嚴重程度有關。毋寧,Rodrik認為,在全球化過程中受害越多的國家,境內的民粹主義勢力多半也越強或越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