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養套殺,鳳梨之後下一個被宰的會是啥?

2021-03-03 07:20

? 人氣

台灣鳳梨銷大陸最大管道是深圳百果園實業,它透過台灣中間商向果農以契作方式收購。百果園號稱全球最大的水果連鎖店,目前正準備上市。過去銷到中國的台灣鳳梨,每6顆就有1顆是百果園經手,據瞭解,迄今這家公司一年從台灣進口約500貨櫃鳳梨。由於百果園在中國市場具有通路優勢,有助於台灣水果的市場曝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據農民透露,百果園契作多是由中間商做出的口頭承諾,遇上這次中國官方的禁令,契作恐怕也不能保障果農收入。如今台灣鳳梨在中國市場前景未卜,也可能重蹈當年台灣石斑魚的命運──中國5年前也開始推廣台灣培育的金鑽鳳梨等品種,如今中國的鳳梨栽植業者很可能趁機占據市場。

從石斑到鳳梨,多年來農漁產品出口中國的經驗說明,這是一條高風險的路。不完全是中國為了抵制民進黨政府而耍手段,更重要的是兩岸產業間本來就存在著競爭關係。兩岸農業的競合,有如美、中兩國資通訊業存在的矛盾關係,這也是台灣農產品西進面臨的結構性困境。即使兩岸恢復事務性協商,可以面對面商談檢疫問題,仍無法解決兩岸存在的結構性矛盾。

在台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下,若對岸也比照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的手法,對台灣出口品加徵高額關稅,台灣恐難有籌碼因應。分散市場,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這是舒緩台灣農產品困境必走之路。農委會從前年開始推動鳳梨品外銷平台;去年新冠肺炎爆發後,也大幅提高鳳梨出口運費補助以拓展中國大陸以外市場,海運每公斤補助6-20元、空運費每公斤30-100元。這次中國發布台灣鳳梨禁令後,農委會也大力宣傳這幾年分散市場的成果。

即使如此,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不只鳳梨、釋迦,還有許多農漁產品都高度仰賴中國市場。台灣的水果也多是生果外銷,保存期短,鮮少開發其他具附加價值的產品。此外,對生鮮蔬果保存、行銷具關鍵性的冷鏈物流系統,直到去年11月國發會才通過4年內投入84億元預算。

20180807-總統蔡英文7日出席「2018有機農業論壇」,並於現場展示攤拿起鳳梨推銷。(顏麟宇攝)
2018鳳梨價格崩盤,總統蔡英文(前)在民進黨中常會不滿地問道:「你們告訴我下一個會是哪種水果?」圖為當年8月蔡英文日出席「2018有機農業論壇」拿起鳳梨推銷。(顏麟宇攝)

下個被對岸予取予求的農產品是什麼

2018年夏天鳳梨曾面臨價格崩盤,高級品一斤跌破5元。總統蔡英文當時在民進黨中常會不滿地問道:「你們告訴我下一個會是哪種水果?」、「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制度的問題,是不是沒做好自己的工作?」

蔡英文2年多前的質疑現在也還適用。如今企業大量訂購鳳梨、民眾熱情支援農民,接著可能看到國軍餐餐吃鳳梨、政府官員表演吃鳳梨秀,但這些都無法根本紓解農產品產銷困境。若無法讓台灣農產品分散市場、降低對中國大陸的高度倚賴,就只能等著下一次另一個農產品被對岸予取予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