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至於台灣的經濟奇蹟,是否只是國民黨好運?若當時不是國民黨治理,我國能取得更好佳績?過去相關的反駁論述,通常會以國內數據做為佐證,然而要真正證明我國的經濟奇蹟並不簡單,也不偶然,就必須從國際層面來進行比較。國際上最具盛名的經濟史學者Angus Maddison曾經受OECD之託出版《The World Economy: Historical Statistics》,以1990年國際元為標準,對全世界各國和地區進行廣泛的經濟統計,可以說是目前學界為止最完整的權威性作,廣被引用。而根據Maddison的資料,雖然由於數據不足,因此並未列出台灣1871至1911年時的人均GDP,不過由於1870年時為550元(1990年國際元),而1912年為722元,因此大致可以推估日本在接掌台灣時,台灣地區的人均GDP在600元左右;同一時期的中國大陸地區和日本則為540元(1890年)及1123元(1895年)。
而在歷經50年殖民統治,1945年時台灣人均GDP因戰亂僅達742元,巔峰則在1942年的1502元。也就是說,50年內大致成長2.5倍。而從同期1936至1945年東亞各國十年間的巔峰值來看,台灣係遠高於中國大陸、泰國、緬甸(1936年的597元、1938年的826元、1936的838元);略高於印尼、韓國(1941年的1252元、1937年的1482元);略低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1940年的1587元、1942年的1673元);遠低於日本(1940年的2874元)。總地來說,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台灣在東亞的經濟水平位居於中段,大致與各國相仿。
而若以國府遷台後到總統第一次直選界定威權時期,則台灣在這段時間內,人均GDP從1950年的924元,一路高速成長到1996年的13796元。也就是說,在長度與日殖相仿的47年內,成長近15倍。而若以1950年為基礎,台灣在東亞各國及地區中,則遜於新加坡、香港、日本、馬來西亞和菲律賓(2219元、2218元、1921元、1559元、1070元),略高於印尼、泰國和韓國(840元、817元、770元)。然而到了1996年,台灣經濟大幅成長,此時人均GDP僅低於香港、日本和新加坡(21075元、20494元、19963元),略高於韓國(12495元),遠高於印尼(3556元)、菲律賓(2296元)、泰國(6877元)、馬來西亞(74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