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在兩岸與青年論述上,似乎面臨了「失語」困境。
一方面,很明顯的年輕人從出生開始台灣就與中國大陸互不隸屬,對《中華民國憲法》中關於「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分野從直覺上很容易覺得「虛妄」;另方面,在兩岸政策上,國民黨畢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守衛者,120年的歷史是從大陸時期一直延續到台灣,因此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仍然有「一個中國」的意涵在內。
部分藍營支持者對於「中華民國」或者「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論述,仍然停留在「因為憲法這樣寫,所以……」或者「法律這樣規定,不遵守就是違法違憲」等等。然而,對於今日的年輕人來說,法律或憲法都是可以改的,只要能夠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認同或授權,任何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都可以修改。「中華民國」或「一個中國」的論述若仍是奠基在《中華民國憲法》上,只怕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循環論證,知識青年根本是嗤之以鼻。
因此,國民黨需要的是一個積極論述,證明「為什麼中華民國很重要」、「為什麼中華民國憲法合理」。若國民黨在堅持中華民國之外,又要爭取年輕人,又無法放棄「一個中國」,又沒有一個有效論述可以包容兩者,成為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以後,仍然被攻擊、民調仍然難以回升的重大原因之一。
作為1994年出生的新生代,現在又參與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實務活動,筆者對於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有一番初步的想法。
獨立思維的水漲船高
過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論述,可以有效領導台灣,除了威權體制的結構性因素之外,還因為中國大陸的自我封閉:當時,台灣一地的GDP,可以比之一整個中國大陸的GDP;甚至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優先主張的便是「學台灣」。要跟中共政權爭中國正統,也毫無問題,儘管失去聯合國席位與美國等大國支持,但因為經濟實力的遙遙領先,自然仍然有種「成功最終在我」的夢想。
然而,隨著中共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以每年9%的速率進步,使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對比漸漸的失衡,甚至產生逆轉。政治外交上不如人、經濟實力上也開始不如人,要怎麼去統一人家?要如何去代表人家?既然統一無望,那就保境安民,我自己過我自己的,讓中共去統治大陸,台灣自己管理自己,有何不可?再加上「日久他鄉是故鄉」,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外省第二代、第三代,自然而然對台灣產生感情,對大陸的情感日益淡薄。此外,中共儘管經濟發展,政治改革仍然滯後,兩岸政經社制度與價值觀在分離多年以後,已經產生不小的歧異,因此「台獨」的聲浪自然水漲船高,更成為年輕人當中的「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