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爾隸屬於遜尼教派中戰力較佳的「移民旅」(جيش المهاجرين والأنصا, Katiba al-Muhajireen)成員,移民旅目前與「解放陣線」(حركة أحرار الشام الإسلامية, Harakat Ahrar ash-Sham Al Islami )、「努斯拉陣線」(جبهة النصرة لأهل الشام, Jabhat al-Nusra)並稱敘利亞3大武裝團體,彼此並肩作戰對抗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
瑪莉安(左)與夫婿巴克爾(右)。(取自瑪莉安推特)
瑪莉安與巴克爾若不需值夜時,夫妻倆在各自離開營區後,會從保母家接回兒子再回到略顯簡陋的家中,除了討論當天誰該下廚之外,2人還會互相較勁,比誰的AK-47或左輪槍法好。大學同時主修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瑪莉安說,雖然在漢莎旅中使用化名,但她對聖戰的信念卻是「千真萬確」,「這裡的手足需要幫助」才讓她來到這裡,「一切都是真主的安排」。
不只戰士,要當烈士
若巴克爾不能回家,瑪莉安會與樓下同為漢莎旅成員的鄰居艾沙(Aisha)去超市,選購尿布、麵包與水桶等家用品,開起車來帶有狠勁的瑪莉安對記者說,她在英國的父母並不清楚她在敘利亞的日常生活,除了巴克爾微薄的月薪150美元(約台幣4500元)外,瑪莉安父親會不時匯些生活費給她。
記者問她想不想回英國,瑪莉安說漢莎旅的生活並不好過,她很想念英國食物,特別是蛋糕、垃圾食品與「媽媽煮的飯菜香」,但不論發生什麼事情,就算是巴克爾戰死沙場,她「也不會回英國」,瑪莉安表示並不畏懼死亡,她不只是要當戰士,她已準備當個烈士,「要當第1個手刃英美人質的女聖戰士」。
其情可憫,譴責暴力
2006年,伊拉克屬於什葉教派(Shiites)的馬利基(Nouri al-Maliki)政權成立後,對遜尼教派進行極盡打壓之能事,在頓時痛失政權且政治認同被大幅誤解與抹滅之際,群起反抗的遜尼教派不但將境內的什葉教派與庫德族(Kurds)等少數民族一起捲入這場鬥爭,還讓IS的聖戰擴及當初大力扶植馬利基政權,遠在中東地區以外的美國。
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執行長哈爾蔓(Jane Harman)警告,世人如要釐清IS的動機、手法與目的,必須「設身處地的聽言觀行」(countering radical narratives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radicalized),IS對非遜尼教派穆斯林的仇視其來有自,循著歷史脈絡應有解答。
我們無須認同曲解伊斯蘭教義並以血腥暴力手段進行的革命,因為IS的手段不是文明的解決方式,也玷汙了伊斯蘭原本的教義,但是,我們在譴責暴力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美國目前繼續以冷戰時期「非敵即友」(either/or)的簡單二分法來思考國際事務,到處便宜行事只求利益結合的找尋「盟友」,是不是也已不合時宜?
美國歐巴馬政府應該認真思考,敵人的敵人是否真為朋友?(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