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12月底為止的財務季度,星巴克營收為67億美元,年衰退5%,但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則是增加5%。這數字得來不易,畢竟在疫情橫掃全球之際,至今全球門市仍有不少被迫關門,而中國市場的分店雖然在去年上半年大量關門,但疫情控制後,市場相對回復得較早,所以中國地區營收才能維持成長,只是為了防疫,外送需求大增。
星巴克選擇開店位置的眼光向來極為精準,但也無法逆轉此一趨勢,好在公司先前便轉向擁抱外送業務,才能及時扳回一城。
從星巴克的改革行動,筆者認為,餐飲類股在巴菲特眼中「沒有護城河」的弱勢,再次被印證。因為疫情底下,餐飲業者一方面要大步數位轉型,加入費用高昂的外送平台,還要維持食品安全與風味不走樣,在在都是成本,偏偏餐飲類股的毛利率難稱理想,因此在全球新冠疫情大致得到控制之前,投資人對餐飲類股或許都不能太過有信心。(延伸閱讀:星巴克、麥當勞股價為何年年翻升?理財達人揭投資餐飲股的賺錢心法)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以原價3折之全球最低優惠價,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