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指出,「我們說一個人有信用,比較不會交給單一演算法、由政府決定誰可不可以」,由人民還是政府當發動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差異,他也承認,健康碼確實有用,但當國家變成唯一制訂者時,就減少了民間部門、經濟部門參與的其他可能性。
唐鳳:防範個資遭到侵害,將來會有專責機構負責
對於追求公共利益與保障私人隱私,唐鳳也指出,今年出現許多新的演算法,可靠運算能力同時兼顧,像是同態加密技術(Homomorphic Encryption),現在進行AI運算需要夠大的機房,這些機房通常都設在境外,但這對隱私資料可能有疑慮,就算去識別化,如果運算能力夠強也可以反推破解,但透過同態加密,可以對加密資料進行運算,卻完全無法解密,等運算結果回傳後,再進行解密看到成果。
唐鳳表示,他也請國網中心去測試,目前已經到可商轉的程度,所以現在就算到公有雲進行運算,也可以兼顧隱私,未來大家需要隱私保障時,台灣就可以貢獻技術。
也有聽眾詢問,推行數位身份證時,常被質疑恐發生人為的個資侵害,唐鳳就此指出,這是因為目前台灣沒有個資專責機關,像有消保官官負責消費者保護,《個資法》的規範,因為各業者對個資的宣告、保護,要依靠各主管機關自己檢查,有些新興行業,甚至主管機關還不確定,或主管機關不覺得這些行為是侵害,因此行政院也跨部會協調,希望各部會對業者要有個資要求,接下來也會有數位專責機關,以及個資、隱私保護機制出現。
對於聽眾提問,台灣數位建設目前哪部分最落後?唐鳳則坦言,近年常看到有人提出創新模式後,法規調適時間難以跟上,「這部分確實比較差」,因為新服務出現時,創新者跟監理機關的觀點不一樣,也沒有窗口能調適,所以也希望未來有數位專責機關,可以把創新做法轉譯成大家聽得懂得方式來銜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