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應部隊與軍費分攤
這場峰會的另1個討論主題,即為強化北約武力,目前,由28個會員國所組成的北約部隊近40萬兵力,歷經冷戰結束、南斯拉夫內戰、911恐怖攻擊、阿富汗戰爭、喬治亞戰爭與利比亞行動,北約部隊的機動性也隨地區衝突性質的改變進行調整。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軍隊除強行進入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克蘭東部地區之外,8月的最後一周,芬蘭空軍發現了俄國安托諾夫-27(AN-27)運輸機3次闖入所屬領空,由於芬蘭僅為歐盟成員國,尚未加入北約,芬蘭除出動戰機升空警戒外,也僅能透過外交管道向俄羅斯進行抗議。
俄國安托諾夫-27運輸機8月底飛過芬蘭領空3次。(美聯社)
在北約東擴後,俄國始終抱持歐美國家在軍事上「繼續圍堵」的防衛心理,在烏克蘭危機中,一次次的軍事出擊也愈趨明顯,鑑此,包括英國、丹麥、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挪威與荷蘭等7個北約會員國聯合倡議,希望建立一支人數在1萬人左右的快速反應部隊(rapid reaction force),「以迅速因應危機」。
不過,維持軍隊的支出是一筆大數目,北約規章中載明,各會員國必須以自身每年國民生產毛額(GDP)2%的比例來負擔北約軍費,惟根據2013年的數據,僅美國、英國、愛沙尼亞與希臘達到門檻,其他歐洲的北約會員國所負擔的北約軍費平均僅佔它們GMP的1.6%,部份東歐國家上繳的軍費甚至低於GDP的1%。
美國總統歐巴馬3日也高聲疾呼,希望北約各會員國能夠平均分攤(do fair share)軍費支出,但這並不令人意外,就如美國經濟學家奧爾森(Mancur Olson)所提,在享受集體安全所供應的公共財(public goods)時,總有人會搭便車(free rider)。
歐巴馬3日呼籲北約各會員國平均分攤軍費。(美聯社)
能源安全
歐洲能源委員會主席厄汀傑(Guenther Oettinger)2日提出警訊,烏克蘭僵局若遲遲未能獲致解決,歐洲各國的能源安全必須要作「最壞的打算」(worst case scenarios)。
厄汀傑指出,由於俄國是歐洲各國最大的石油、媒礦與天然氣的輸出國,現階段歐美國家對於俄國的經濟制裁,將促使俄國以能源輸出為最後籌碼進行反制,這些能源輸出管線半數經由烏克蘭通往歐洲,更糟的是,烏東民兵在當地對天然氣管線的破壞仍持續進行中。
#EnergySecurity concerns every #EU Member State. A common strategy is the way forward. http://t.co/r9EnM3v6vL pic.twitter.com/q5tGEsDCUm
— Günther Oettinger (@GOettingerEU) 2014 5月 28日
烏克蘭與俄羅斯邊界長達2295公里,據統計,烏克蘭每年所需天然氣為250億立方公尺,在俄羅斯惡意關閉對烏克蘭的天然氣輸出後,斯洛伐克將協助供應100億立方公尺,匈牙利與波蘭共同提供50億立方公尺,加上烏克蘭本身擁有的160億立方公尺存量,勉強能夠應付今年嚴冬,但是烏克蘭東部的煤礦在歷經4個月的戰火蹂躪後,產量大減,在40%用電量仰賴火力發電的狀況下,烏國政府已協商南非進口100萬噸煤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