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綸觀點:可以不要是這一天嗎?

2017-11-08 07:10

? 人氣

11月11日,是一戰結束紀念日,中國卻將之搖身變成了「雙十一之「光棍節」或「購物狂歡節」(AP)

11月11日,是一戰結束紀念日,中國卻將之搖身變成了「雙十一之「光棍節」或「購物狂歡節」(AP)

對於11月11日變成一種狠虐單身狗、逼他們狂消費的詭異節日,我深深不能認同。不管你東西變得有多便宜,假貨有多少連老天爺都不知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大陸)現在老是想擺出一個「大國」的樣子,但一個「大國」不該是欠缺反省、自立一套價值觀,把普世價值挑三揀四地打成資本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毒素。這樣自以為優越的中國,難保不會走上一個世紀以前日本軍國主義所走的路。

中國雖然是百多年來的戰爭受害者,但中國現在的社會對於戰爭的反省,因為是虛偽的贏家,所以反省得比任何戰勝國還要少,特別缺乏的是「強國互相傷害」的即視感:你們打死彼此都跟我無關,我也不想從你們那邊學到什麼。中國雖然標榜「和平崛起」,但中國的好戰性有如一股沒有遏制的暗流,一種「弱者站起來了」的念力、加上中共政權創造的歷史斷帶,遮蔽了警覺的可能。有如關東大地震之後的日本、凡爾賽和約後的德國一般,想要強盛、要求人民為強盛犧牲的心理一直沒少。

99年前的11月11日上午11時,延燒4年、造成900萬軍人、700萬平民死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落幕。而100年前的10月25日,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這場革命造成的粗暴苦果,為二十世紀後半段的世界局勢定調,迄今還有將近半數的人類正在為這場革命買單。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比利時的軍人公墓,老照片、十字架與虞美人。(美聯社)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比利時的軍人公墓,老照片、十字架與虞美人。(美聯社)

中國認為在1980年代以後的改革開放取得了「穩定而豐碩」的果實,但這個中國在文化上仍然貧血且缺乏同情心。他們為了政治考量,把中國在二次大戰中的真實經驗封印起來,取而代之的是主角無敵威能、荒謬絕倫的「抗日神劇」,於是嚴酷的戰爭變成臉譜化的好人打壞人的線上遊戲。

中國人雖然因為戰爭付出慘痛的代價,但也造就了中國共產黨的順利奪權。身為戰爭最後的投機贏家,中國利用韓戰「處分」了原國民黨的「起義部隊」,在二戰老兵於陰暗角落裡凋零殆盡時,順便埋葬了所有民國記憶,只留下「獲勝的受害者」的身分當做相罵本錢。以至於中國現在的執政世代雖然口稱「和平」,但完全不能理解戰爭的創傷不是只有物質的破壞,對於戰爭加諸年輕戰士們生理與心理的傷害、對戰爭造成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撕裂,欠缺真正的理解與同情。

中國共產黨想向蘇聯老大哥複製所謂「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形象,但他們從來沒有在戰爭中真正擔當過「國步維艱」的經驗。中共現在灌輸年輕人的,是一種膚淺空洞的「愛國主義」。我們永遠該記得約翰生的名言:「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中國的「愛國賊」們叫囂地越大聲,我們就應該更戒慎恐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