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忠俊觀點:謝東閔的少年離鄉背井

2021-04-05 06:30

? 人氣

二水謝東閔故居。(資料照,取自Pbdragonwang /維基百科)

二水謝東閔故居。(資料照,取自Pbdragonwang /維基百科)

謝東閔,原名進喜,於日本統領台灣時期之明治41年(1908)1月25日(農曆12月22日),出生在彰化縣二八水庄,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父謝在祺,母(謝)黃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祺公(1886-1952),二水光化村人,曾任保正、庄長,勤儉治家,待人和睦,急公好義,樂善好施,因此望重鄉里,後人景仰。

進喜早承庭訓,公義善良,年幼即植入民族思想台人意識。8歲入二八水公學校就讀啟蒙;大正10年(1921),考進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學校(今台中一中),4年級時,年甫18,因氣憤日籍老師講授史地課時,常有居高臨下之優越思想及侮辱性言論,乃與曹姓同學以赴日投考為由,離境前赴東京。

繼而改以赴中國留學生身分,冒險搭船前往上海,準備投靠台中一中同學翁均安之兄翁俊明(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畢業,旅日影歌紅星翁倩玉祖父)與其友人開設之「俊明醫院」,並就讀上海承天中學4年級;於此人地生疏之上海舉目無親,個人經濟困頓,生活不易,為求生存,遂又取名「求生」。

民國16年(1927)秋,考進上海以法科聞名之東吳(蘇州)大學法學院,此校大師雲集,名師輩出,法科主任(院長)為法學名家吳經熊博士,張慰慈教授「政治學」,胡適之教授「中國哲學史」,潘光旦講授「心理學」,著名大詩人兼散文家徐志摩主講「英詩與文學」並授英文。

翌年(17年)9月,南下插班考進國立中山大學(原名廣東大學,為追念孫先生之建國功業而改稱)政治系二年級;當時由戴季陶(傳賢)擔任校長,朱家驊任副校長(19年升任校長),另外,還有日後影響謝東閔一生的恩師:教授地方自治與國際現勢的黃季陸(來台後曾任内政部長、教育部長、國史館館長)、教社會學的何院長及高廷梓老師等。

期間,法學院新購一本《中國經濟地理》日文書籍,法學院何院長因欣賞謝同學之日語文能力,所以指明謝先生翻譯,譯畢出版時,何院長交待書面題上「謝東閔譯」,取名原因是謝同學來自「東」方台灣,又有為民族盡大孝之心,乃仿二十四孝之「閔」子騫孝順之意,謝求生感謝院長的勉勵,從此逐漸改用「謝東閔」3字。

民國20年6月,自中山大學畢業,因在學成績表現優異,復於求學期間,利用夜間教同學日語,編寫很好的日語講義,破例被母校網羅聘為講師教日語。

謝東閔手足情深,寫信回台灣,請弟弟敏初到廣州升學。

由於收入佳,生活穩定又有積蓄,爰於21年10月21日,與潘作良同學之胞妹潘影清締結良緣。謝東閔回憶他和夫人潘女士的結婚,真是「萬里姻緣一線牽」:他生長在台灣,她成長於安徽蕪湖,彼此相隔遙遠,卻在廣東廣州相識,結下良緣。婚後生活美滿溫馨,夫人繼續在廣州音樂院深造,主修鋼琴,他為她買了一架鋼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