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海軍軍官霍爾姆斯教授說,這令北京得以享有一定的政策空間。他對美國之音說:「如果台北有什麼令其不滿的行為,他們可以加大壓力,在認為政治環境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降低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多年來在不同場合曾暗示的一些動武底線中,除了宣告獨立這一條外其他都相當含糊,諸如內部動亂、和統無望,或外軍駐台等等,幾乎全憑北京解讀。
常駐台灣的政治風險分析師方恩格(Ross Darrell Feingold)說,更為模糊的觸發動武條件還甚至暗示包括了部署和購買某些特定的武器系統和不能容忍無限期拖延祖國統一等等。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習近平很可能有一個使自己能游刃有餘的計劃。他說:「對首選手段和方式維持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不僅可以讓台灣和美國不斷猜測其用意,也可以在台灣和美國的選民和決策者中、在美國的地區盟友以及夥伴中埋下分歧與不和的種子。」
美國最近有關台灣問題的爭論顯示,無論是在安全專家、還是在軍方將領中,目前對中國是否會動武、什麼時候動武都存在相當多的不同意見。既有很多專家提醒,中國可能即將動武,也有很多人認為,在美中軍力對比仍然相當明顯的情況下,習近平不會貿然鋌而走險。
在犯台時間點方面,從北京冬季奧運會之後、到2035年、或2049中國建政100年等等,各路專家都曾給出頗具有說服力的預測。蘭德公司早在在2017年就發表報告假定中國在2020年左右攻台。陸軍退役上將麥克里斯特爾(Stanley McChrystal)曾撰文稱,他的擔心是不知道哪一天「一覺醒來後中國的火箭彈已血洗台灣」。
在本星期二的提名聽證會上,或即將出任美國印太司令的阿奎利諾在回答有關解放軍什麼時候能入侵台灣時說各界對這個數字的說法很多,「從今天到2045年都有」。
在另一方面,台灣去年和上星期的兩份民調都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大陸不可能對台動武。
北京在這一極為敏感的問題上還罕見地偶爾允許公開出現一定的不同見解,在武統聲浪日趨高漲的同時,也有一些不應放棄和統、不可操之過急的聲音。
隸屬中國外交部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崔磊最近投書澳大利亞研究刊物《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稱對台動武可能會讓北京付出「無法預測的代價」,造成中國在在經濟、外交等一系列領域的孤立,殃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鷹派代表人物之一、《超限戰》作者喬良去年說,台灣問題並非中國復興大業的首要任務,在將強未強、將成未成之際切不可輕率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