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市場人士判斷,產能和市值的巨大反差,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資本市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虛高」。
該篇報導也提到,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競賽」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有的地方為拉項目啥條件都給,有的直接為車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透露,「見新能源車項目就搶,審核、甄別都『綠燈』,生怕自己落在後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一些地方政府拚命上項目,變相助推行業「虛火」上升。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產品可靠性無法達標。
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除了續航里程「注水」外,2020年新能源汽車涉投訴主要問題還包括充電速度與宣傳不符、電池質量問題突出、變速箱異響、頓挫及動力消失、售後服務水平不高等。
楊勝兵認為,當前新能源車企採用宣傳手段推廣產品無可厚非,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企業引導技術發展方向、吸引超前研發投資有積極影響,但如果淪為「虛假宣傳」,不但直接損害消費者權利,也將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產生負面影響。
報導指出,針對部分地方盲目爭搶新能源汽車項目,相關工作人員建議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頂層設計,在招商引資中好好把關。業內人士還建議,監管部門應對資本市場針對新能源車行業的「泡沫操作」保持高度警惕。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