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司(Intel Co.)重奪半導體產業領先地位的計劃受到了投資者的歡迎。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似乎仍有較強的能力可以經得住挑戰。
英特爾首席執行長杰辛格(Pat Gelsinger)上周表示公司將進軍晶片代工業務,這讓市場感到驚訝。英特爾一直以集成設備製造商(IDM)聞名,自主設計和製造晶片。杰辛格的IDM 2.0願景發布之際,台積電和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亞洲競爭對手正在尖端的晶片製造技術上取得領先。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自英特爾宣布上述計劃以來,台積電股價已下跌3%左右。但英特爾的計劃短期內可能不會影響到台積電,因為當前晶片短缺局面代表該公司不愁沒有業務。且英特爾目前仍需要將其最先進的晶片外包給台積電等公司生產。
英特爾將投入巨資以迎頭趕上,該公司將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兩座工廠,同時把今年的資本支出提高逾30%,達到190億至200億美元。英特爾寄望,對先進晶片的需求有助於分攤成本並證明這些現金支出是合理的。英特爾曾在2013年至2014年嘗試進入代工領域,但成果不佳。
台積電也沒有無動於衷。該公司已將今年的資本支出目標上調逾40%,達250億至280億美元。即使英特爾的計劃如願實施,其技術仍可能落後於台積電。台積電擁有多元的客戶群,多年來一直為蘋果公司(Apple Inc.)和英偉達(Nvidia Corp.)等客戶服務,而且有著更佳的成本結構。英特爾作為一家同時設計和銷售自家晶片的公司,存在著固有的利益衝突,但台積電沒有這方面的負擔。雖然英特爾承諾將保持代工廠的獨立性,但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和蘋果公司等客戶也許會猶豫是否將訂單交給英特爾。
英特爾背後確實有地緣政治因素的支持。美國渴望建立一個安全的國內半導體供應鏈,這也是杰辛格23日強調的一點。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數據,毗鄰中國大陸的台灣和韓國佔據了代工市場80%的江山。台積電自己就佔據了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不過,亞洲製造商正試圖緩解美國的顧慮。台積電去年表示,將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工廠。三星電子也在研究投資多達17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的計劃。
煥然一新的英特爾或許會再次成為一個強大的對手,但台積電可能仍會屹立產業的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