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局勢火爆,北京「利益至上」不想淌渾水卻左右為難

2021-04-05 11:00

? 人氣

美國「史汀生中心」 資深研究員、東亞所聯合主任孫韻告訴美國之音,誰執政並不重要,「中國最希望的還是緬甸局勢能夠穩定,才能實現自己追求的利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緬甸軍方奪權後受到西方一些國家的制裁,但是,它仍然掌握國家經濟各大產業的命脈,手握「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緬甸經濟公司」,保障其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中國外長王毅今年一月訪問緬甸時,稱支持「緬甸軍方以民族振興為己任」,這被視為是捍衛「國際社會猛烈批評的軍事獨裁者」的行為。

北京與緬甸各方山頭

前美國駐緬甸大使米契爾(Derek Mitchell)對《紐約時報》說,「中國政府認為緬甸是在他們的勢力范圍內,這點毫無疑問」。

史汀生中心的孫韻說,「至於緬甸各相關方,比方說緬軍和民盟鬥爭了很多年;緬族和少數民族鬥爭了很多世紀,都沒結果,所以,中國不會去管其中的糾葛。」

《紐約時報》稱,習近平2019年訪問緬甸時,緬甸軍方曾向他抱怨中國資助叛軍的問題。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政策緬甸裔研究生坎特(Me Me Khant)對美國之音說,「你看到北京會在幕後支持不同的群體……自從六十年代以來,北京一直支持一些反叛力量,像佤族軍隊之類的,向他們提供武器裝備。」

坎特說,北京支持各方勢力雖然是屬於逐利行為,但卻不能說這不會影響到緬甸的局勢,「這仍然影響到緬甸各派別之間的平衡……而北京會跟任何機構建立聯盟,政府的或者私營的,政黨的或者地方武裝的,只要能夠支持中共在緬甸的利益就可以了。」

據稱,緬甸大體有二十來個規模較大的武裝少數民族組織一直在對抗緬甸軍政府。這些組織的民族不同,要求和目標也不同,其中的關係錯綜復雜,不過它們都需要獲得更多的武器。

《緬甸時報》的劉忠恩說,北京支持武裝少數民族背後有更大的戰略利益,「中緬邊境有些民族武力組織,可以用武器交換到利益,這些武力組織可以幫助偷運一些黑貨,就是緬甸自然資源進入中國。緬甸有非常大的非正式經濟,大概四成GDP以上是非正式經濟。每年有大量的玉礦、寶石礦等走私進入中國。民族武力組織也與中國做這些利益交換。另外,中國通過掌控這些武裝組織,能夠起到對緬甸中央政府施壓的作用。如果你不通過我的大型計畫,我就多給民族地方武裝一些武器,讓他們鬧事。」

緬甸大亂 北京不確定性增加

《紐約時報》稱,習近平2000年1月對緬甸的國是訪問期間,中國與緬甸簽署了一係列協議,包括鐵路和港口計畫,「它們是中國將自己的經濟走廊延伸到印度洋的「一帶一路」計劃的一部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