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新建案多屬大樓,低總價小宅產品更層出不窮,公設比隨之攀高,進而使「實坪制」成為討論焦點。據報導,內政部次長花敬群29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報告時表示,降低公設面積,才有辦法降低房屋價格,計畫提出修法,使車位與車道朝專用部分登記。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若機車位因此修法改為分離計價後,機車族恐怕會出現「買得起機車、卻買不起車位」的窘況,但卻有利於家裡沒車子、毋須使用車位的購屋族。
「沒買車位的人不必分擔車道錢」看似實踐了使用者付費的公平,讓建物登記更加透明,卻可能使消費者日後在買房時,需要掏出更多錢,以取得在停車場停機車的權力。
根據交通部統計的機動車輛登記數,截至去年12月底,平均每一百人就擁有94.6輛機車,汽車才34.8輛。由此可明顯看出,機車車位的需求遠大於汽車車位。目前,機車車位大多登記於大樓公設中,隨主建物移轉,不能獨立買賣,故沒有實際價錢。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當修法把車位獨立於公設之外,轉為約定專用,機車車位便有了定價,並會隨市場供需波動。這意味當建案本身規劃的機車位不足,機車位的價錢就有可能上揚,加重民眾購屋負擔。
最有可能先發生此情況的,就是通勤人口多、機車數高達221萬輛的新北市。首先,無論是一家三口或三代同堂,許多家庭有擁有超過一台以上的機車;其次,新北重劃區百戶以上建案比比皆是,若地下室開挖空間沒增加,機車位不足已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一旦機車位價錢攀升,購屋族難以負擔,恐怕會促使更多民眾選擇將機車停在路邊。使人口密集區域的車輛違停情況也會越發嚴重,不僅危害交通安全,也醜化市容,更與都市更新之理念相互違背,徒增外部成本。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內政部修法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對於沒有車子、不需購買車位的人較為有利,他們不必再分擔機車位、車道等公設,購屋總價可望降低。但最受衝擊的,便是為節省開銷,每天奔波於塵土中的機車通勤族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住展房屋網
責任編輯/林喬慧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329檔期全解析,《風傳媒》帶你看懂2021房市第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