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不滿應抗爭 余英時:但仍應維持人文修養

2014-09-20 14:59

? 人氣

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20日到中研院發表演說,談及中國傳統文化並非處處與民主自由作對。(資料照片,宋小海攝)

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20日到中研院發表演說,談及中國傳統文化並非處處與民主自由作對。(資料照片,宋小海攝)

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今天(20日)在中研院進行「與漢學大師對談」講座時表示,民主社會中有集會、發表言論的自由,人民若對政府不滿就應出來抗爭,但抗爭方式要有人文修養,若採取暴力就有違民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昨天余英時對太陽花學運表示,學運以兩岸服貿協議爭議作為出發點,他支持學運目標,但是台灣是民主社會、不該有暴力抗議,「不聽我的就革命,這已脫離民主軌道」。此言論獲媒體報導,今天余英時又提到太陽花學運,表示「我不是要大家別搗亂」。

余英時說,民主社會本應具有集會遊行、發表言論的自由,人民若對社會、政府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應該站出來抗爭,但抗爭手段應該有人文修養,若採取暴力行為,就違背民主的意涵了。

余英時表示,太陽花學運是否應該「佔領」立法院,這是值得討論的,但抗爭者離開立法院時,將會場打掃乾淨後再和平的離開現場,這令他十分感動。

余英時在演講中談及人文修養與民主,並表示五四運動引進西方社會重要的民主與科技價值,兩者的支點就是對於開放的態度,後者已經廣受社會接受,已不需要再特別提倡,但應該更注重民主社會與人文修養。

余英時希望台灣民眾珍惜難得的民主自由,因為中國歷代以來,朝代更迭總是透過暴力完成,即使是所謂的「禪讓政治」也多以武力作為後盾,台灣的民主化首度打破這個延續數千年的惡性循環。

余英時也認為,中國文化並非處處與民主、自由作對。余英時舉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為例,裡面有提到一個理想中的學校,能教育所有的人民,上至百官、下至百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如此一來,天子所認為的是非對錯,就不再能當作天下的是非標準,而把判斷是非的任務交給學校。黃宗羲的想法,已經接近現代民主觀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