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電能減碳?綠盟:別忽略排碳大戶責任 魏國彥:再生能源、天然氣都有上限

2017-11-21 08:10

? 人氣

台大風險中心研究,馬政府在啟用核四的情境下,電力系統碳排放量仍高過蔡政府未啟用核四的情境。圖為核四廠。(資料照,吳逸驊攝)

台大風險中心研究,馬政府在啟用核四的情境下,電力系統碳排放量仍高過蔡政府未啟用核四的情境。圖為核四廠。(資料照,吳逸驊攝)

台大風險中心比較馬、蔡能源政策在2025年的碳排放量,發現由於前後朝對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的發電佔比目標不同,導致馬政府在啟用核四的情境下,電力系統碳排放量仍高過蔡政府未啟用核四的情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洪申翰認為,這項計算證明用核電就能減排只是迷思,更不該因非核忽略碳排大戶的減碳責任;曾任環保署長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則強調,再生能源、天然氣都有設置限制,蔡政府應說明評估過程及代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1118-SMG0035-2025年發電情境比較_工作區域 1.png
 
20171118-SMG0035-2025年各發電情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_工作區域 1.png
 

洪申翰:用核電就能減少碳排放量是先入為主

洪申翰指出,過去常有人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只要用核電,就能減少碳排放量,但依馬政府時期的政策規劃看來結果並非如此。他指出,某些人不斷把空汙、碳排問題歸咎於非核家園政策,但這些討論反而忽略了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的減碳、減排責任,也沒有考慮台灣的核災風險。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出席中央三年七十三億補助地方推動節能-2017全台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正式啟動記者會。(陳明仁攝)
洪申翰指出,過去常有人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只要用核電,就能減少碳排放量,但依馬政府時期的政策規劃看來結果並非如此。(資料照,陳明仁攝)

洪申翰坦言,國際上雖然有聲音認為核能是相對低碳的能源,但台灣有地震、核電廠設備老舊、核四興建弊端等問題,因此核能在台灣並不適合做為低碳策略的一環。

儘管肯定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雖然在發電佔比調整上做出突破,但洪申翰仍直言,政府還是不夠積極抑制用電量和提高用電效率。他指出,政府目前看來只用了關冷氣等「土法煉鋼」的方法,卻沒有關注建築隔熱、通風、甚至是全面性的建築耗能標準等議題。此外,政府其實也應可透過適當的價格誘因,讓電價能在兼顧能源貧窮的前提下達成更好的節電目標。

魏國彥:馬政府共規劃7個能源情境,並非只有啟用核四

曾任環保署長、並代表台灣赴巴黎提出國家自主減排貢獻(INDC)的魏國彥則認為,當年馬政府總共規劃7個能源情境,並非只有啟用核四一個選項,若要比較不同能源政策的碳排放量,應該要把各種情境都納入比較,並納入人口成長率及經濟成長率等參數。

魏國彥也強調,當年7種情境中,政府並沒有偏好哪一種能源情境,也考慮舉辦專家會議或民眾參與方式,讓各界綜合考量國內外減碳及能源情勢來決定是否啟用核電,並不像民進黨只提出一種選項。

20171014-台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14日出席思沙龍【人類與環境:資源耗盡,終極抉擇是什麼? 】座談會。(顏麟宇攝)
魏國彥也強調,當年7種情境中,政府並沒有偏好哪一種能源情境。(資料照,顏麟宇攝)

除了核電之外,針對前朝政府發展再生能源及以氣代煤的進程較慢,魏國彥表示,當年能源局委託研究機構評估,指台灣再生能源至2030年發電佔比才能達到14%,政府才因此改以其他能源填補。他也反問民進黨政府預計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要達20%,「是否該說明這是怎麼算的?」

全改用天然氣發電 將置國家安全於險境

魏國彥也指出,天然氣全數需靠船運進口,若不用煤、全改用天然氣發電,將置國家安全於險境,「負責任的話不能這樣做。」此外,天然氣進口後需要儲槽貯存,但新建儲槽需要徵地、環評,並非短時間內可完成,在選擇能源情境時也需考量相關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