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由中國海事局組織,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集美大學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合作編撰的《北極(西北航道)航行指南》正式發布。19日,加拿大最大的遠洋航運公司Fednav也宣布,名下的一艘滿載鎳精礦(nickel concentrate)的商船「努那維克號」(The Nunavik),成功通過北極西北航道到達中國。從16世紀起,歐洲探險家就夢想能打通經北冰洋到達富庶東方的便捷通道,如今隨著北極海冰融化,北極「黃金水道」的開通,能否為中國航運界帶來「黃金」?
努那維克號是Fednav旗下動力最強的可破冰散貨船(ice-breaking bulk carrier),它於19日從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的迪塞普申灣(Deception Bay)出發,在沒有加拿大專家陪同以及其他船隻護衛的情況下,成功穿行整個北極西北航道,將加拿大皇家鎳業的2300噸鎳精礦運到中國營口市的鮁魚圈。而這也使得努那維克號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穿行整條北極西北航道的遠洋商船。
傳統上,巴拿馬海峽一直是中國與北美貿易的必經之地。但努那維克號穿越整個北極西北航道的成功嘗試,很有可能為中國與北美的貿易提供更具經濟效益的選擇。通過北極西北航道,中國與北美之間的貿易行程將縮短40%,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將減少1300噸以上。
數百年來,一批又一批探險家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北冰洋開闢了西北和東北兩條航道。西北航道的大部分航段位於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東北航道的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離岸海域。其中,東北航道是連接西歐至東亞之間距離最短的一條航道,被國際航海界譽為「黃金水道」。
北極航道大大拉近了中國與歐洲口岸的距離。據中國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王鶴荀分析,利用北極西北航道,中國沿海諸港到北美東岸的航程,比巴拿馬運河傳統航線縮短2000到35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歐洲西部、北海、波羅的海等港口,比傳統航行航程縮短25%至55%。以上海港至荷蘭鹿特丹港為例,商船取道東北航道的航程大約為3000海里,比傳統的經馬六甲、蘇伊士運河的航程縮短約2800海里,可以節約9天的航程時間。
部分專家認為,北極航道的開通,對於中國的海上貿易發展是個重要契機。江南社會學院教授陸俊元認為,從長遠來看,北極「黃金水道」的開通,將會直接改變現有的世界海洋航運格局,中國航運界應在這波「北極航道通航趨勢」中,抓住機遇,使北極「黃金水道」真正為中國航運界帶來「黃金」;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郭培清也認為,如果中國海運企業能積極參與北極航道的營運,將會加快其成為海運強國的速度。
但也有學者認為,北極航道對於進出口貿易的便捷性被誇大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學者程保志表示,北極航道開通還面臨著冰情不確定、航運基礎設施匱乏、對船舶自身的要求較高、船員前期培訓投入、搜救能力欠缺等等方面的問題。況且,即便出現夏季完全無冰的狀況,北極全年通航時間最多也只能達到100多天,因此無法完全取代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等傳統航運通道。北極航道的開通,能為中國帶來多少經濟效應,也許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