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合作
中韓之間有過很密切的長期合作,其主要奠基於兩國互動具有許多先天優勢,最主要的要素,其一在於,兩地具有絕佳的地緣位置,有利於兩國進行海陸與陸路貿易的運行,不僅如此還促進了文化與資訊的互動,讓中韓兩國的合作互動,能較中國與他國互動的更為緊密。其二,兩國具有相近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型態。韓國繼承中國的儒家文化,國內極為重視儒家的禮教規範,重視長幼有序,重視階級。因此,更可奠基在兩國交流時的親切感。其三,中韓兩國在產業上具有極佳的互補性,中國主產勞力密集型產業,而韓國主產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在這樣的差異下,產業間具有極高的互補性。可以使兩國透過互補性,進行產業升級,或透過加工後再販售,成為高附加價值產品。因此,憑藉上述至少3種先天要素,促就中韓兩國能夠關係密切。
除了先天要素之外,中韓兩國間的政治環境也基本算穩定,兩國在疆域上不但沒有激烈的領土爭議也沒有太大的歷史性糾紛(除古代的朝貢體系建立下的糾結情緒)。反而都因歷史因素而共同對日本同仇敵愾,這促使雙方文化互動與融合程度超過其他許多亞洲國家,兩國人民相互的好感度和寬容度也相對的能維持較高的穩定度。儘管兩國曾因韓國江陵端午祭申請世界文化非物質遺產時產生文化議題的不滿,但中國仍對韓國IT產品和影視劇等抱持著高度熱忱。也就是說,兩國在文化層面上的互動,也非常頻繁。依照韓國政府的智庫民調顯示,有高達6成以上(61%)的韓國人,不將中國人當作競爭對手,而是合作夥伴。而韓國也是中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以北京大學的留學生人數來看,幾乎4分之1(25%)的留學生都是來自韓國。
因此,奠基在相互信賴與合作之下,兩國度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與合作的穩定發展時期,當然,起源於極高相容度文化交流,兩國間的經貿發展更為密切。中韓兩過自建交以來每年都維持至少20%以上的雙邊貿易額增長,因此,2003年時,中國便已經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韓國則是中國第3大貿易夥伴、第3大出口對象國和第2大進口來源國。兩國更於2015年簽屬中韓FTA,兩國可謂互利共生、合作無間。
中韓對立(交惡)
可惜國際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因應北韓的核試爆與飛彈試射,導致韓國於2016年2月初開始與美國協商薩德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的進駐,同年7月初,更宣布開始落實。霎時讓中國倍感威脅,儘管多次以部署薩德系統會對中國國土安全造成影響為由,勸阻韓國不要引進系統。但美韓兩國政府無視中方抗議,堅決薩德防禦系統駐韓。中國憤而提出「禁韓令」,針對韓國做出多項反制措施,不僅禁止韓國媒體及藝人演出,還針對韓國進行旅遊封鎖等措施。不僅讓中韓關係迅速跌入冰點,更激起民間相互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