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中韓關係對比兩岸關係,正視合作的重要

2017-11-24 05:20

? 人氣

從中韓兩國合作,再到中韓兩國的對立,基本上可以觀察到一個重點,就是今天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資料照,美聯社)

從中韓兩國合作,再到中韓兩國的對立,基本上可以觀察到一個重點,就是今天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資料照,美聯社)

自古以來,政治就是一門溝通的藝術。溝通,除了傳達彼此的要求、想法,同時也在創造局勢。因為在溝通的同時,合作與對立、開放與閉關、創新與守舊、和平與戰爭等也相應而生。當然,正因為溝通的重要,國際政治儼然就如同19世紀英國首相巴麥尊(Lord Palmerston)所講的至理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There are no permanent friends or permanent enemies; there are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每個國家為了自己利益,昔日朋友也可以變成今日敵人,今日之敵人,也可變明日之朋友。彼此間為了利益而相互合作與對立。合作,不見得就是一起做什麼事情,有時候尊重彼此底線,也是一種合作。而對立,也不見得是出自本身的不喜歡或不願意而對立,有時候除了為反對而反對,或是出於利益考量,既使不討厭對方,也要與對方對立。因此,將利益套在兩岸關係上來看,假設有一光譜可以製作,光譜的左側為獨立,而光譜的右側則是統一。那麼,我方想得到最大利益就是獨立,而陸方最大利益就是在於統一。因此,在這樣驅使下,合作的最終極就是趨近於統一,而對立的最終點,則是爆發戰爭。究竟合作與對立的分寸該如何掌握,相信都是政府最為頭痛的事情,同樣也讓各政黨投其所好,彼此產生出政策差異。然而,當在權力不對稱情形之下,合作的利益絕對遠大於對立的利益,看看中韓兩國的關係,就是一個最好的實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韓對比

台韓彼此在許多地方都極為相似,甚至因為具有較高的相似性,而具有競爭的關係。因此,韓國常常是我方藍綠政黨常常提出用以對照台灣發展的案例與目標。下列簡單針對人口、疆域以及GDP進行一些台韓數據對比:依照2016年數據顯示,A.土地面積:台灣約3萬6千平方公里;韓國則是約10萬平方公里。B.人口:台灣約有2千3百萬左右的人口,世界排名約第55名。韓國人口則約5千萬左右,世界排名約27名。C.GDP:台灣年GDP為528,550百萬美元,全球排名第22。而韓國年GDP為1,411,246百萬美元,全球排名第11。

韓國與我方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相似,首先,地理位置都同樣極為靠近陸方,南韓僅隔黃海、北韓與大陸相望(最近的距離不過 93 海里(仁川到威海))。我方則是僅隔台灣海峽與陸方相望(最近距離金門與小金門到廈門之間,不過6到10公里左右)。再者,韓我雙方具有較相近的氣候,相近歷史背景(同受日本殖民)。此外,在外交決策上,基本上也圍繞著中、美兩大強權思考。不僅如此,我方與韓國同樣列處亞洲四小龍之中,在產業連結與產業類型上也具有極高相似性,IT產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3C產業:Computer(電腦與周邊商品)、Communication(通訊產品)和Consumer Electronic(消費性電子產品))、醫療產業(包含醫學與生科)、紡織與石化、汽車與機械等零配件、文創產業等…而正因為這些的相近與相似,導致台韓實質上其實也是存在著極高的競爭關係。礙於重點著墨於中韓關係對比兩岸關係,因此有關其他詳盡的台韓產業競爭的內容,作者將另行撰文描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