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日前決議,將福島核廢水排入海中,引發周邊國家反彈,憂心可能引起海洋污染以及影響動物生態。對此,國立台灣海大海洋環境資訊系師生,以衛星資料計算福島核廢水擴散範圍與速率,模擬結果顯示,最快1年半就可能向南影響到台灣外海。
2021年適逢日本福島核災10周年,針對10年來累積超過124萬公噸的核廢水,日本決議將稀釋處理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範的核廢水排入海中,預計在2年後執行。此舉掀起反彈聲浪,原能會先前表示,福島核污水入海,不排除會因洋流條件擴散至台灣海域。
而究竟核廢水擴散的速度、對周邊國家的影響為何?海洋大學發布新聞稿指出,海洋環境資訊系特聘教授何宗儒與博士生盧靖元,以衛星資料計算的流場模擬動畫中顯示,福島核電廠若每日從位於北緯37.3度的廠區連續排放含氚核廢水進入海中,約有1%的機率影響到台灣附近海域,最快1年半就可能向南影響到台灣外海。
而根據核廢水隨海流移動軌跡的機率密度分布動畫顯示,連續排放1年後,黑潮可能將核廢水推向東邊,往北太平洋中央流動;連續排放4年後,北美洲西岸會受到影響;7年後,核廢水的影響可能擴及整個北太平洋。
但針對預估結果,海洋大學強調,要精準模擬含氚核廢水的擴散範圍及速率,還是要先確定排放位置,並加入氣候等其他變因進行深度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