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之爭
有關「文科和理科哪個更重要」的爭論在中國網路上並不新鮮。
相比於一些國家在高中教學和大學入學考試提供更加靈活和細分的學科選擇,中國高考曾長期統一分為文理兩科進行。除語文、數學和外語這些必修課外,文科主要包括政治、歷史和地理,理科則主要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
因此,很多學生在高中二年級時便要面臨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後者決定了其日後報考大學可選專業的範圍。
但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國家,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更加青睞理工科。社會上一直流傳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
相反,文科在很多時候淪為被嘲笑的對象,甚至被認為是「無用的」。例如,早在2012年,一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教授就因在微博上稱報考歷史系是「自作孽」而引發風波。
2020年,一名來自湖南省的高考狀元因在大學選擇了考古專業,再度在社交媒體引發爭論。有網友認為考古專業「沒錢途」,規勸她換專業。
爭議背後是一些中國大學文科畢業生不斷面臨「就業難」和「薪資低」的困境。
據中國諮詢公司麥可思在去年發佈的報告,中國大學生就業綜合薪資和就業率得分最高的專業都是理工科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安全等,而繪畫、音樂表演和法學等人文藝術類專業則位居末位。
中國當局從未公開回應「文科生是否太多」的爭議,但其近年來正不斷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希望將曾經的「世界工廠」轉變為擁有大量高級技術工人的製造業強國,來解決一些行業人口過剩但高級技工人才短缺的問題。
中國國務院在2019年1月發佈職業教育改革方案,鼓勵社會各界支持職業教育,並加大力度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