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想做出某個行為——或希望別人做出某個行為——但成效不彰。對於這些情況,我有個好消息:行為設計提供具體步驟來解決這常見的問題。這些步驟和你想的不一樣。假設你希望你的員工能準時參加每週小組會議,但他們還是每次都遲到幾分鐘。許多主管會因此惱怒、制定罰則、或對遲到的人狠狠瞪一眼。這些做法都是利用動機來激勵員工做到準時與會的行為,而它們全都是錯的。在排除問題的時候不能從動機下手。你應該採取以下步驟。依順序執行,若沒有效果,再移往下一個步驟。
1.檢查是否有做出該行為的提示。
2.看看此人是否有做出該行為的能力。
3.看看此人是否有做出該行為的動機。
你也許發現遲到的員工之前有另一場會議整點結束、怎麼樣也無法準時來參加你的會議。
如此一來,你找到答案了。這是能力問題、而非動機問題。但先假設他們有提示也有能力,遲到是動機的問題。因此你得設法讓他們準時。(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很多,好壞都有。)請注意,了解動機是排除障礙的最後一個步驟,而人們多半以為要做出某個行為就得先在動機上面下功夫。
這段排除障礙的過程能讓你在公私生活上少點挫折感。假設你叫你十幾歲的女兒放學回家途中幫你去買主日學需要的海報紙,她今天開你的車,你認為請她幫忙並不為過。
結果,她放學回到家沒有幫你買海報紙。你很生氣,並告訴她你非常需要海報紙。(兩者都是動機策略。)你女兒說:「抱歉,我明天去買。」
但隔天她還是沒買。這時你很可能在客廳氣到跳腳、威脅不再讓她開車、並指責她很不可靠。(這三者也都是動機策略。)你應該知道,這場面並不好看。
現在讓我們將故事倒轉,想像你該如何排除障礙。當你女兒第一天回家忘記買海報紙時你不動怒,改而進入排除障礙模式:「你有任何事物來提醒你要買海報紙嗎?」
「沒有,我就以為我會記得。但我忘了。」
於是你為隔天設計了提示,你問她:「你覺得有什麼方法能提示你明天去買海報紙?」
她說她會記在手機裡的待做事項。
你猜怎麼著?隔天她笑嘻嘻地把海報紙交給你。
把這個排除障礙法用在自己的行為上,會發現自己不再自責。假設你未做到你想要的每日靜坐,先不要把責任歸咎於自己缺乏意志力或動機,進行以下步驟看看:有沒有提示你去靜坐的事物?是什麼讓這件事這麼困難?
許多時候,你會發現你沒做到某一行為根本就不是動機的問題。只要找到一個好提示、或讓該行為做起來簡單一點,問題就迎刃而解。
*作者BJ.福格博士(BJ Fogg PhD)為著名行為科學家,專業在人機互動介面與環境下的計算機科學、社會心理學、說服技術等領域,被譽為習慣研究之父、行為設計學理論的奠立者,創辦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領導相關研究課題超過20年。本文取自其新書《設計你的小習慣》(天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