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政爭1年來,表面上國民黨終身黨員王金平與黨中央漸行漸遠,但經此一役,王金平依然穩坐國會龍頭寶座、依然堅持議事中立,卻開始對特定法案表示看法,黨內立委開玩笑的說「業績做得很兇」,事實上,面對外界的壓力、兩岸越走越快的腳步及任期倒數,王金平反而更積極的扮演國會議長角色。
過去總統馬英九每周一在總統府舉行5人小組會議,邀請行政立法兩院院長和黨政高層一起吃便當,討論國政、回應輿情,電價上漲政策轉彎一事,就是5人小組的決議,王金平和時任副總統蕭萬長充當了那回的緩衝墊。
在馬王政爭開始後,王金平不再參加5人小組會議,和馬英九的互動也僅止於公開場合的禮尚往來,大老穿梭得很無力,常常很氣憤,不解明明是互補的2個人怎麼會鬧成這樣?
王金平過去秉持國會議長高度,不願在法案3讀前對法案表示太多意見,百分百將麥克風交給朝野黨鞭,最多只肯說尊重國民黨的決定;從上會期開始,王金平突然公開表示老農津貼修法應該要過,讓本來對此案沒什麼信心的執政黨也跟著積極起來,果然在臨時會期間,全案3讀過關,王金平的加持很有效果。
接著,王金平在學運期間表態先修兩岸監督條例再審查服貿條例,為學生退場找到下台階,之後,他轉向社運團體堅決反對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多次呼籲「快把案子送進院會,朝野協商處理」,一改過去1年來的無為作風,愈來愈積極。
對執政黨來說,雖然馬王間問題難解,但是王金平這時的積極,不但幫他自己,也幫了執政黨很大的忙,尤其在學運過後,立法院一定要有成績,不能再被看衰。最好的證明,就是重大法案,盱衡情勢,兩岸政策不僅是執政黨的救命丹,也是王金平身為國會議長歷史定位的最好證明。
不止黨內壓力,工商業團體的殷殷期盼也落在王金平身上。高層評估,王金平的壓力不比馬英九來的小,且一旦自由經濟示範區通過,也期待能順勢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讓服貿解套,否則已經在談的貨貿該如何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