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促會楊大寬:蘇花改機車不能走很矛盾
楊大寬強調,機促會未來仍會爭取交通平權,例如南迴改、蘇花改明明都是省道,卻限制機車通行,完全不合理,簡直是「先禁國家」。而交通部已針對南迴改試辦開放重機通行,機促會則希望交通部能早日開放讓機車族行駛蘇花改。
楊大寬表示,興建蘇花改的用意就是要讓國人有更安全的路可以走,但只開放汽車族通行,沒有「車體保護」的機車族卻不能走,往返宜蘭、花蓮還是只能走蜿蜒陡峭、不時有落石墜下的舊蘇花公路,這樣真的很矛盾。
楊大寬指出,交通部花大筆預算興建蘇花改、蘇花安,卻只有汽車族受惠;同時無止盡編列預算維護舊蘇花的邊坡落石,不如直接讓機車族走蘇花改的新路廊就能一勞永逸。
楊大寬:先進國家有交通3E
楊大寬說明,先進國家有「交通3E」的說法,「3E」為交通教育(Education)、交通工程(Engineering)及交通執法(Enforcement)。但政府遇到重大事故,往往只會宣示要強力執法,忽略在工程、教育面也同樣需要改善,才能增進改革效率。
楊大寬指出,外界認為外送員常發生車禍,那可研擬是否要規定外送員必須擁有「機車職業駕照」才能勝任這工作,這就是交通教育的一環。還有駕照過期的回訓制度也有待落實。
日前台鐵工區主任李義祥因操作工程車不慎,造成車輛滑落軌道、被太魯閣號撞擊而釀出軌慘劇,也有部分原因是其工程觀念不足,加上對外籍移工訓練不足,才會在事故發生當下沒有任何緊急應變機制,這些都是「教育面」有待深化的鐵證。
未來交通部有哪些政策亟需調整?劉成謙直言,機促會認為區間測速是不合理的規定,且台灣仍有許多路段的速限不合常理。劉成謙質疑,台灣的道路速限設定真有科學根據?是「看似安全」還是「真的安全」?
劉成謙:政府應思考區間測速必要性
劉成謙表示,先進國家多以「自由車速率分布」跟「事故發生率」交叉得到的「所羅門曲線」,做為速限制定的科學方法。自由車速指在車流量不高,駕駛人可隨其意願決定行車速度時形成的車流,但根據國外研究,事故率最低的卻不是平均值50分位,而是85分位,因此85分位才是兼顧車流順暢及安全車速的標準。
劉成謙直言,速限低跟交通安全未必有絕對關係,政府在制定車速時,還是要兼顧效率跟安全的平衡。劉成謙強調,政府應思考區間測速的必要性,否則就是浪費公帑,畢竟測速儀器不便宜,但執法的過程有侵害人權的疑慮。
劉成謙:輿論檢討機車騎士,不探究危險原因
劉成謙認為,人民會選擇最有效率的交通工具,在許多背景因素下,機車成為使用數量最多的運具,這是人民選擇的智慧,是不公義社會條件下的補償器。卻經常聽到機車很危險、很多人還討論如何消滅機車。
劉成謙指出,應該先探討究竟是「環境危險」還是「機車危險」的問題,但政策、輿論往往都在檢討受傷的機車騎士,而不去探究造成危險的原因,這不就是把頭埋進沙子裡嗎?當道路的主體從人變成冷冰冰的數字,交通就不再在意活生生的生命與血肉之軀,成了人民生活上必經的絞肉機,就像在抽生死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