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博鰲講話揭示「中國特色單邊主義」玄機,面對美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2021-04-24 08:10

? 人氣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形容習近平的講話內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宋文笛說:「現在說中國反對單邊主義,其實拜登在選舉期間和現在執政期間,都也說他是支持多邊主義,一定程度上,中國現在似乎是在想辦法借用拜登政府的詞匯來『反打』美國政府,借用美國乃至於西方世界喜歡用的一些詞匯,略作調整之後拿來對中國乃至於中共有利的一些陳述,把『普世價值』改成『共同價值』,拿著對方的詞匯往對中共有利的方向作辯護。」

宋文笛相信,北京正以自己的一套方式企圖改變國際秩序。他說:「現在中國方面的思路應該是『蠶食』多於『鯨吞』。大方向它不直接跟美國和西方為主的國際秩序對抗,但是,它在邊邊角角去開創中國為首的其他的小區域秩序,希望慢慢的以化整為零的方式,但積少成多,慢慢來改變國際秩序。包含像用一帶一路這些方式,建構以東南亞和中亞國家慢慢納入中國它的經濟圈,逐漸習慣中國為主的生態。」

美參院通過法案應對中國挑戰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早前以大比數通過《戰略競爭法案》,聲言動員美國一切力量,應對中國挑戰。

法案內容涵蓋經濟、科技、軍事、人權層面,包括撥款協助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市場,分散供應鏈,在印太地區推動基礎建設,每年撥款3億美元成立「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並資助媒體對抗假訊息,投資能避過言論審查的技術。

法案表示要加強與台灣的連系,認同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部分,應定期對台軍售,推動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給予台灣跟其他政府同等待遇。

法案又提出撥款一千萬美元,促進香港民主,並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強迫勞動、強迫絕育問題實施制裁。中國外交部譴責這項法案渲染「中國威脅論」,大肆鼓吹美國開展對話戰略競爭。

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則相信,習近平在博鰲的講話是希望西方陣營能認清一點。

他說:「西方國家慢慢的凝聚力在上升中,不管是四方安全對話的成長,乃至美日同盟關系的深化,還有歐洲,像英、法、德這些國家,也就是說,西方國家對中國聯合施展壓力的情況變得嚴重。中國現在可能比較希望用不直接對抗的方式跟大家說,中國其實還是維持現狀,而不是修正主義的國家,來消緩其他國家對它施壓的局勢。」

中國不稱霸?專家:聽其言 觀其行

習近平口中的「不稱霸」能否對西方陣營起到安撫作用呢?宋文笛說:「我想,效果有限吧。就像北京喜歡對台灣說,對台灣領導人的表現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現在也是一樣。西方國家乃至於其他國家對於中國這些『不稱霸』的宣示,除了聽其言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觀其行。」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則認為,北京的宣傳攻勢再凌厲也掩蓋不了事實。他說:「習近平在2012年上台,到現在剛好是十年。中國軍事預算增加了一倍,百分之百,建立了航空母艦等等,所以它有這樣的軍事力量,而它的政府又沒有改革,又連續侵犯人權,所以這種中國威脅論就變成迫切的事實。」

種種跡象也顯示,美中兩國在經濟和科技等領域朝著「脫鉤」的方向走。4月12日,美國白宮召開半導體峰會。全球約20家相關產業巨頭應邀出席。大陸「環球時報」批評這場峰會排除了來自中國的企業,並譴責這是一場由美國主導,在半導體領域裡與中國脫鉤的陰謀。

有分析則認為,美國把晶片視為遏制中國科技崛起的武器,也視為談判桌上的關鍵籌碼。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向美國之音表示,相信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喊話是有針對性的。

他說:「每個國家都有戰略產業方面的短板,譬如晶片,營業額也好,毛利純利最大化也好,必然受到一定的壓縮、變相,也讓中國在這些領域發展的速度受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習近平也必須位於未雨綢繆,在中國被圍堵情況進一步惡化之前,透過國際輿論向美國喊話,另一方面也不讓相關情況向更多國家蔓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