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社報導,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國際版26日大篇幅報導馬總統日前接受歐洲媒體訪問的內容,標題為「馬英九:台灣不會是另一個香港」。在該訪談中,針對利用11月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年會安排「馬習會」一事,馬總統指出,「我們很確定那可能是雙方會面唯一的場合,甚至是最好的場合」,但北京擔心給人對「一個中國」原則讓步的印象。
3月學運對兩岸關係沒有長期影響
法國媒體刊登訪問總統馬英九的大篇幅報導中,馬總統說,3月學運有短期的衝擊,但並沒有太大的長期影響,台灣不能避而不視中國大陸的崛起,必須在政策上做必要調整,以保障和平與繁榮。
費加洛報提問,北京政權逐漸對香港民主施加限制,台灣是否會有同樣命運?馬總統說,不了解台灣處境的人才會這樣想,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有自己的政治系統和民主價值,而香港回歸時沒有任何主權,是由英方與中國大陸談判。馬總統說,「當我們與中國大陸交涉時,我們表明的非常清楚,是依據『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原則」。
馬總統說,在統一、獨立和現狀之間,有8成台灣人支持維持現狀,許多人對於不確定的未來有莫名的恐懼,害怕協議會向中國大陸敞開台灣勞工市場大門,這並不確實,超過200家中國大陸企業帶著上百個主管來台,在台灣創造了9000個就業機會,貿易自由化對台灣至關重要。
馬總統表示,兩岸分離了65年,他上任致力舒緩兩岸關係才6年,開放陸生來台後出現一些有趣的發展,他們學到自由民主的價值,可能有助於改變中國大陸的思想;隨時間過去,中國大陸會珍視這些價值。
馬總統又表示,台灣花了數十年才達到真正民主,不應該期待中國大陸一蹴即成,他試圖設立兩岸之間穩定的架構,用意是維持現狀,並促進交流,然後讓未來世代做決定。
記者也提到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馬習(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的可能性。馬總統表示,台灣收到邀請函,只是北京認為那個場合不適於雙邊見面,「但我們很確定那可能是雙方會面唯一的場合,甚至是最好的場合」,但北京擔心給人對「一個中國」原則讓步的印象。
中國未在南海設防空識別區稍感放心
當媒體問到是否擔心中國大陸對南海主權聲索愈來愈堅定時,馬總統說,中國大陸未在南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讓他稍微放心;與越南之間也是,衝突的危險漸遠,各方朝向以談判為解決方式進展,儘管南海問題複雜,不可能就所有有爭議的小島達成協議,應採用更寬廣的視野。
他說,若每一方都堅持主權,就不會有解決方式,主權不能分割,但可以擱置爭議,共享自然資源。
馬英九總統於22日與歐洲媒體亞洲特派員訪問團晤談,詳談馬習會等敏感問題,但稍早之前卻因為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指馬英九在會談中表示「強調願意學習當初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引發軒然大波。
總統府25日特別澄清,當天並非接受媒體專訪,而是「不公開接見」。為證明報導錯誤,總統府也公布部分談話內容,表示馬英九當天不僅未提及有意仿傚兩德模式以實現統一,更當場強調兩德模式與兩岸關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