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聯會最新決議,從下學年度開始,學測單科0分可申請入學、繁星推薦等入學管道,但總採計分數不得為0級分。依招聯會說詞是此舉各有利弊,優點是減輕學生壓力,缺點則是部分科目被提早放棄。
筆者認為不妨反思一下幾個問題:
▌是少子化效應?還是各大學的同質性太高?
少子化的效應,加上虎年出生率低。讓十多所大學105學年度的註冊率低於6成以下列入可能的「危險名單」。國內公私立大學家數眾多,然而具有特色的大學卻不多。招生市場是否早已落入「性價比效應」,致使後段班私立大學註冊率偏低,甚至有些科系掛零。
▌偏才者比例到底有多少?
為偏才者設立特規「單科零分」亦可。甄試體系從原先每一科都準備,到幾乎可完全放棄?這「過與不及」的落差,不禁讓人疑惑,這群偏才者到底有多少人?為甄選制度設計避免遺珠的方案固然是好事,但若偏才者採用「例外方式」處理是否更好?而非普降門檻,廣開後門。萬萬別因為了搶救後段班大學,而以「偏才」之名,行「學店」之實。
▌「普降門檻」只為招生?
如何解救這些「危險名單」裡的學校? 教育部長潘文忠說,「退場不是唯一解方,發揮教育資源,協助大學轉型才是優先」。「普降門檻,廣開後門」這絕對不是長久之計,此舉無異於商品降價求售。唯有進行轉型讓各校有差異化,變身獨特學校,才能吸引學生。
▌減輕壓力能換來什麼?
時代環境都在變,任何壓力都需要自己紓壓。如果只為避免給學生壓力而不指導如何紓壓那學生是否可以選擇不去學習?既然如此他還會花更多時間去學習專才項目嗎?還是選擇整日無所事事?反正最後都會有文憑。一旦走向負面之路那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勢必徹底消失。
壓力就是甜點,試想如果我們的新一代年輕人連「學習上的壓力」都無法調適紓壓,那日後在學術上,職場上,商場上是否還能經得起嚴峻的考驗?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